山冈重复三竿日,溪路萦回一席天。
老境飘零情更恶,又从马上得新年。
【注释】
①山冈:山脊。
②竿:竹枝,这里指太阳。
③溪路:小溪的路。
④席天:像天一样的广阔无际。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正月初一日,诗人由隆安道中归家途中。诗以“三竿日”起兴,写新春旭日高照大地;接着描写“一席天”,突出了小径曲折幽深。后两句抒发自己飘零老境、思乡怀亲的愁绪,并表达了新春得归的愉悦心情。全诗构思缜密,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自然,富有民歌特色。
山冈重复三竿日,溪路萦回一席天。
老境飘零情更恶,又从马上得新年。
【注释】
①山冈:山脊。
②竿:竹枝,这里指太阳。
③溪路:小溪的路。
④席天:像天一样的广阔无际。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正月初一日,诗人由隆安道中归家途中。诗以“三竿日”起兴,写新春旭日高照大地;接着描写“一席天”,突出了小径曲折幽深。后两句抒发自己飘零老境、思乡怀亲的愁绪,并表达了新春得归的愉悦心情。全诗构思缜密,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自然,富有民歌特色。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核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1) “探春得波字”,探春即贾探春
【注】1.长原:指广阔的草原。2.迤逦:曲折绵延的样子。3.糜(mí) —— 野兔。4.微茫 —— 模糊隐约的样子。5.行:穿、踏。6.飞丸:茶末子。7.转筹 —— 即骰子。8.等闲:随意。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河中瑞云亭的宴会上所作,描写了春日宴饮时的美好景象。全诗四句,前二句写宴饮之环境,后二句写宴饮之情趣,语言清新活泼,意象优美动人。 首句“长原迤逦孤麋卧”,描绘出一幅辽阔的草原景象
兰子野晚节轩 华颠益信寸心丹,直道宁论末路难。 不叹士元淹骥足,但忧仲叔累猪肝。 篱根佳菊分秋色,檐外长松耐岁寒。 几有琴书尊有酒,却愁儿辈觉清欢。 注释: 1. 兰子野:即李兰子,晚唐诗人。 2. 华颠:指人的头顶,这里代指诗人自己。 3. 寸心丹:比喻自己的心志如同丹丸一样坚定不移。 4. 士元:指东汉时期的陈寔(字元方),以清廉著称。 5. 仲叔:指春秋时晋国的荀偃、羊舌虎,两人都有名望
夏日傍晚,我独自漫步于官塔之下的幽静院落中。月光洒在修长的竹子上,仿佛给它们披上了一层银色的纱衣。 译文: 八月十四日夜晚,我被邀请到官塔下的庭院中住宿。庭院内,一位野僧正在引导客人欣赏那修长的竹子。我手持拐杖,步入树林深处时,忽然听到了鸟儿在黄昏时的鸣叫。一条细流沿着山石流淌,发出悦耳的声音。这种感觉就像是在悠闲地聆听著名琴师颍川老人的琴声。 注释: 1. 八月十四日:诗中的日期
这首诗是杜甫的《秋兴八首》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北风惨澹扬沙尘,郾西三日无行人。 - 北风凄冷,扬起了漫天的尘土。在郾西地区,三天没有行人经过。 2. 十村九村鸡犬静,高田下田狐兔驯。 - 许多村庄的鸡狗都静静地躺着,高田和低田里的狐狸和兔子都变得温顺。 3. 昨朝屏息过溪口,知有白额藏深榛。 - 昨天早晨我屏住呼吸从溪口经过
【注释】乔松修竹翠交阴:乔松和修竹的苍绿色交织在一起。凉月玲珑地布金:明亮的月光像撒在大地上的金子一样熠熠生辉。 老懒无诗酬节物:由于年老体衰,没有兴致去写作诗歌来庆祝这个节日。夜凉闲听候虫吟:夜晚凉爽宁静,我闲着无聊地聆听树上的蝉鸣声。 【赏析】 此诗描写诗人在中秋之夜,观赏明月与候虫之景,并由此而产生对人生、自然、宇宙等的感慨。全诗以写秋色为引子,写月亮,写人的感受,写自然界中的一切
这首诗描绘了一块石砚的静美景象。以下是逐句释义: 1. 鹦鹉洲前抱石归,琢来犹自带清辉。 - 这句诗描述了一块被带回家中的石砚,它带着清澈的光芒。 - 注释:鹦鹉洲(今武汉市汉阳区)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大石砚台,传说是晋代隐士陶渊明在庐山采菊时留下的。 2. 芸窗尽日无人到,坐看玄云吐翠微。 - 整日没有人到访这个充满书香的书房。 - 注释:芸窗,指书房;玄云,即墨色或黑色
这首诗的注释和赏析如下: 诗句释义 1. 藤花得春字:这一句可能是在描述藤花随着春天的到来而绽放,用“得春”二字来形容其盛开之态。 2. 白白红红委暗尘:形容藤花的颜色鲜艳、美丽。 3. 苍藤次第着花新:指苍翠的藤蔓依次开花。 4. 龙蛇奋起三冬蛰:比喻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生机勃发。 5. 缨络分垂百尺身:这里可能是指藤上的花朵像缨络一样垂下,形成了一种美丽的景象。 6. 见说紫云偏得意
注释: 小雨蒙蒙润土膏,谷风习习不惊条。 晨烟半湿低平野,春水初生没断桥。 已见鹅黄匀柳麦,更看檀紫上榆椒。 从今乐事知相继,栉比云平看陇苗。 译文: 春雨细细地滋润着泥土,谷中的风吹拂着,却并不让人感到惊慌。 早晨的烟气微微湿润了整个平野,春天的小溪刚刚流淌过一座断桥。 已经可以看到嫩黄色的柳树和麦子,更可以看到深紫色的花椒和枣树。 从此以后,我的快乐事情将会陆续发生
华清宫,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避暑行宫,位于今陕西临潼区。这首诗是作者在游览这座古迹时的即兴之作,表达了对华清宫历史的怀念与感叹。 诗句释义: 1. “宠贵羊羔退曲江,华清雾阁对云窗。” 这里描绘了华清宫中的景色,羊羔象征着尊贵的地位,曲江代表着皇家的园林。华清雾阁对云窗则形象地描绘了宫殿的宏伟壮观。 2. “层峦未了霓裳舞,迁客俄惊羯鼓腔。”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失落感
兰子野晚节轩 华颠益信寸心丹,直道宁论末路难。 不叹士元淹骥足,但忧仲叔累猪肝。 篱根佳菊分秋色,檐外长松耐岁寒。 几有琴书尊有酒,却愁儿辈觉清欢。 注释: 1. 兰子野:即李兰子,晚唐诗人。 2. 华颠:指人的头顶,这里代指诗人自己。 3. 寸心丹:比喻自己的心志如同丹丸一样坚定不移。 4. 士元:指东汉时期的陈寔(字元方),以清廉著称。 5. 仲叔:指春秋时晋国的荀偃、羊舌虎,两人都有名望
这首诗的注释和赏析如下: 诗句释义 1. 藤花得春字:这一句可能是在描述藤花随着春天的到来而绽放,用“得春”二字来形容其盛开之态。 2. 白白红红委暗尘:形容藤花的颜色鲜艳、美丽。 3. 苍藤次第着花新:指苍翠的藤蔓依次开花。 4. 龙蛇奋起三冬蛰:比喻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生机勃发。 5. 缨络分垂百尺身:这里可能是指藤上的花朵像缨络一样垂下,形成了一种美丽的景象。 6. 见说紫云偏得意
注释: 小雨蒙蒙润土膏,谷风习习不惊条。 晨烟半湿低平野,春水初生没断桥。 已见鹅黄匀柳麦,更看檀紫上榆椒。 从今乐事知相继,栉比云平看陇苗。 译文: 春雨细细地滋润着泥土,谷中的风吹拂着,却并不让人感到惊慌。 早晨的烟气微微湿润了整个平野,春天的小溪刚刚流淌过一座断桥。 已经可以看到嫩黄色的柳树和麦子,更可以看到深紫色的花椒和枣树。 从此以后,我的快乐事情将会陆续发生
夏日傍晚,我独自漫步于官塔之下的幽静院落中。月光洒在修长的竹子上,仿佛给它们披上了一层银色的纱衣。 译文: 八月十四日夜晚,我被邀请到官塔下的庭院中住宿。庭院内,一位野僧正在引导客人欣赏那修长的竹子。我手持拐杖,步入树林深处时,忽然听到了鸟儿在黄昏时的鸣叫。一条细流沿着山石流淌,发出悦耳的声音。这种感觉就像是在悠闲地聆听著名琴师颍川老人的琴声。 注释: 1. 八月十四日:诗中的日期
【注释】乔松修竹翠交阴:乔松和修竹的苍绿色交织在一起。凉月玲珑地布金:明亮的月光像撒在大地上的金子一样熠熠生辉。 老懒无诗酬节物:由于年老体衰,没有兴致去写作诗歌来庆祝这个节日。夜凉闲听候虫吟:夜晚凉爽宁静,我闲着无聊地聆听树上的蝉鸣声。 【赏析】 此诗描写诗人在中秋之夜,观赏明月与候虫之景,并由此而产生对人生、自然、宇宙等的感慨。全诗以写秋色为引子,写月亮,写人的感受,写自然界中的一切
这首诗描绘了一块石砚的静美景象。以下是逐句释义: 1. 鹦鹉洲前抱石归,琢来犹自带清辉。 - 这句诗描述了一块被带回家中的石砚,它带着清澈的光芒。 - 注释:鹦鹉洲(今武汉市汉阳区)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大石砚台,传说是晋代隐士陶渊明在庐山采菊时留下的。 2. 芸窗尽日无人到,坐看玄云吐翠微。 - 整日没有人到访这个充满书香的书房。 - 注释:芸窗,指书房;玄云,即墨色或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