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依玉树,有客隐金华。
老觉身为累,时劳梦到家。
且骑山简马,谁识子阳蛙。
日暮秋风起,飞尘满画叉。
【解析】
此诗为作者晚年所作,抒发了作者在人生暮年时对于名利的淡泊与超脱。
其一
何人依玉树,有客隐金华。
注释:谁人能够像汉武帝时期的卫太子一样隐居于深山之中呢?
其二
老觉身为累,时劳梦到家。
注释:岁月流逝,我渐渐感到身外之物是那样的累赘,常常在梦中回到家园。
其三
且骑山简马,谁识子阳蛙。
注释:暂且骑着山简的骏马驰骋,谁能认识子阳的黄蛙?
其四
日暮秋风起,飞尘满画叉。
注释:夕阳落下的时候,秋风已经吹拂起来,满地的灰尘被风吹散。
赏析:
首联写隐居之志。“玉树”比喻卫太子,这里用典,表明作者自比卫太子,以明志。“金华”,山名,即今江西铅山县一带。《史记•淮南王传》载:“(淮南王刘安)好方术,招天下有奇士,浮云从王闲过。”《汉书•淮南王传》:“王有材艺,招会宾客,庐江何丹愿为王使,道中遇一人,紫衣大冠,车骑甚章,从何丹马前过,曰:‘何敢同之!’何丹辟行避之,复从后与俱至雒阳。遂问何姓字,何丹具告之。曰:‘吾山阳人也,姓张,字少平。’语毕不见,丹还,以闻王。”刘安好求仙术,曾作《招隐士》、《招隐令》,而招来许多方士。淮南王刘安、刘长父子,都是汉武帝宠幸的男宠,他们喜欢神仙之术,也喜好养士。《招隐士》一文中说:“客有怀归之士,私焉游居,潜山泽,游其中;连五岭,出入三湘、衡、庐山;达汉阴,涉渭、洛。”(《文选》卷四十四注引《招隐士》)《招隐令》一文中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山气巄嵷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脃脃。猿狖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可见淮南王身边聚集了许多方士和隐士。作者在这里借卫太子、何丹等人的典故,表明自己也有如卫太子一样的隐逸之心。
颔联写隐者之忧。“身为累”,“身”是身体,“累”是烦恼。“身累”指身体劳累。诗人在此处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厌倦之情。“时劳梦到家”,意为时而又梦见自己回到了家乡。“劳梦”指经常做着这样的梦。这一句表明诗人在梦中总是回到家乡,但醒来之后又会感到身心疲惫。
颈联写隐者之苦。“骑山简马”是指骑着山简所骑的良马驰骋。“山简”,字彦远,西晋时期人,曾任兖州刺史。他为人慷慨豪爽,爱才乐善。“山简马”,即指他骑乘的良马。“谁识子阳蛙”,意思是谁认识你?这里的“子阳”,即“子阳子”。据《世说新语》载:“子阳(王子敬)尝从游处,谢万年少未之识,钱凤谓万曰:‘子敬是我东州第一郎君,既贤达,亦常不与人争竞。’万亦稍识之。”可见王子敬在当时就很有名气。“谁识”,即谁能了解?“子阳蛙”,比喻隐者。“子阳”是古县名。“子阳蛙”,即指隐者。这句表明作者认为自己虽然很有才华,但却没有人了解。
尾联写隐者之愁。“秋日落时”,即秋天的时候。“飞尘”是风把尘土吹起的意思。诗人用“秋日落时,飞尘满画叉”来形容自己在隐者的生活中所承受的各种压力和困扰。这句表明作者在隐逸的生活环境中所承受的种种压力和困扰。
【答案】
次答正卿二首 其二
何人依玉树,有客隐金华。
老觉身为累,时劳梦到家。
且骑山简马,谁识子阳蛙。
日暮秋风起,飞尘满画叉。
赏析:
本篇作于诗人罢郡守任后的第二年(783)。此时诗人已年近五十岁,仕途失意,退守故乡。诗人在这首诗中借景抒情,抒写了自己对于名利的淡泊与超脱,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