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燕秋鸿十二春,相逢疑是烂柯人。
公车未索长安米,野服曾沾辇路尘。
日丽天门严虎柝,波摇宫瓦动龙鳞。
悬知进讲金华殿,五色云中拱北辰。
【注释】
社燕秋鸿:指秋天的燕子,秋天的鸿雁,比喻别离。
相逢疑是烂柯人:烂柯山是传说中仙人聚会的地方。相传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对弈,就停下观看,不知不觉过了一局又一年,回到人间才知已过一百年。这里比喻与马伯庸重逢,仿佛又回到从前。
公车未索长安米:公车是汉代的考试场所。长安为西汉的都城,这里指京城。未索即没有索取。长安米,指朝廷的俸禄。
野服曾沾辇路尘:辇路,帝王的车驾所经之路。野服,平民百姓的衣服。
日丽天门严虎柝:日丽,太阳明亮。天门,传说中的神仙所居之门。虎柝,古代的一种夜间防盗用的木制大门。
波摇宫瓦动龙鳞:宫瓦,宫殿上的瓦。龙鳞,宫殿上的琉璃瓦,上面有龙形图案或花纹。
悬知进讲金华殿:金华殿,宫中的重要殿堂。
五色云中拱北辰:北斗星,在天空中呈勺形排列,北极星位于正上方。拱,环绕。北辰,北极星。
【赏析】
《送马伯庸》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写送别的场景,抒发自己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全诗语言朴实而含蓄深沉,情景交融而又层次分明,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和对友人前途的关切。
首联“社燕秋鸿十二春,相逢疑是烂柯人”用典,化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其一》“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意谓:社燕秋鸿,分别了十二年,今日重逢,恍如隔世。诗人将马伯庸比作仙界的仙人,暗喻马伯庸的才华出众、出类拔萃。此联言友情之深,情之真。
颈联“公车未索长安米,野服曾沾辇路尘”,写诗人对友人的关心。诗人希望朋友能在官场上有所建树,但马伯庸却一直未能得到重用,这使诗人感到十分担忧,于是诗人以公车上书请愿之事来表达自己的关切之情。
尾联“日丽天门严虎柝,波摇宫瓦动龙鳞”写诗人对友人的期望。诗人认为马伯庸应该进入朝堂,参与国家大事,为国家效力;同时诗人也期望马伯庸能够平步青云,功成名就。
全诗意境高远,富有哲理。诗人运用典故、比喻等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