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浅上舆梁,凭高眺乡县。
灼灼桃李花,层层远皆见。
兵馀草根尽,此地芳菲遍。
气暄雉双雊,景淑莺百啭。
邑里齿故繁,弦歌俗丕变。
怀贤思如渴,敷政速于传。
孰是潘安仁,而犹宓子贱。

诗句原文:

涉浅上舆梁,凭高眺乡县。

灼灼桃李花,层层远皆见。

兵馀草根尽,此地芳菲遍。

气暄雉双雊,景淑莺百啭。

邑里齿故繁,弦歌俗丕变。

怀贤思如渴,敷政速于传。

孰是潘安仁,而犹宓子贱。

译文:
初时我乘坐的车子轻轻行驶在桥上,
我站在高楼之上眺望家乡的县城。
鲜艳的桃花和李花盛开,远处层层叠叠都看得见。
战争过后草根已无余留,这里已经处处充满了花香。
天气温暖,雉鸡双双鸣叫,美丽的黄莺百转千回地啼唱。
这里的百姓牙齿很多,而且人们喜欢歌唱。
思念贤人的心情如同渴望饮水一样急切,
施行政务的速度比传话还要快。
谁能像我这样,既想效仿潘岳又希望像宓子贱一样?

关键词解释:

  1. 涉浅上舆梁:形容自己乘车从桥上缓慢而上。
  2. 凭高眺乡县:站在高处眺望家乡县城。
  3. 灼灼:形容桃花、李花等花朵鲜艳夺目。
  4. 气暄:指天气温暖,热气腾腾。
  5. 雉双雊:雉鸡鸣叫。
  6. 淑莺百啭:淑音婉转的黄莺啼唱声。
  7. 邑里齿故繁:百姓众多,牙齿也多,比喻人多。
  8. 弦歌俗丕变:民间音乐和习俗有了显著变化。
  9. 怀贤思如渴:怀念贤才就像口渴时渴望水喝。
  10. 敷政速于传:施行政务迅速,效率很高。
  11. 孰是潘安仁,而犹宓子贱:与古人相比,自己仍不如古代贤人。

赏析:
此诗是一首登高望远的抒情之作,作者通过描绘春日里的锦川美景,抒发了对家乡、对贤人的深深怀念。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桃李”、“雉”、“莺”等,这些生动的景物描写使得诗歌画面丰富而又鲜明,读来令人心旷神怡。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间接表达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全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明代诗歌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