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王昔下江南城,万灶兵拥双霓旌。
锦裘绣帽白玉带,金戈铁马红鞶缨。
皂雕羽箭三十六,一一插向鲨鱼箙。
鹿麛昼号猿抱木,王师所过全生育。
彤弓亲授圣天子,弓影射入东吴水。
水波恍浸铜柱标,仰见浮屠半霄起。
王当是时戢武功,指顾草树生春风。
宋家降玺朝暮得,思罢贯革垂无穷。
浮屠上层龙所宫,宝盘绀碧莲花同。
弦张满月报驺发,忽露半笴芗云中。
铙歌啁轰鼓笳竞,父老顿足欢声应。
泗州使返睢阳亡,汉关将入天山定。
两贤成败关衰盛,雄材逸气王谁并?
我浮扁舟五湖兴,载拜何由重安靖,猛士经过合深省。
淮安忠武王箭歌题垂虹桥亭
淮王昔下江南城,万灶兵拥双霓旌。
锦裘绣帽白玉带,金戈铁马红鞶缨。
皂雕羽箭三十六,一一插向鲨鱼箙。
鹿麛昼号猿抱木,王师所过全生育。
彤弓亲授圣天子,弓影射入东吴水。
水波恍浸铜柱标,仰见浮屠半霄起。
王当是时戢武功,指顾草树生春风。
宋家降玺朝暮得,思罢贯革垂无穷。
浮屠上层龙所宫,宝盘绀碧莲花同。
弦张满月报驺发,忽露半笴芗云中。
铙歌啁轰鼓笳竞,父老顿足欢声应。
泗州使返睢阳亡,汉关将入天山定。
两贤成败关衰盛,雄材逸气王谁并?
我浮扁舟五湖兴,载拜何由重安靖,猛士经过合深省。
【注释】:
- 淮王:即宋太祖赵匡胤。他曾经下江南(今江苏),建立宋朝,定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 皂雕:一种猛禽。
- 三十六:形容箭多。
- 鲨(xiāo)箙:用鲨鱼皮缝制的箭袋。
- 彤弓:红色弓。
- 笴(fān):一种古代乐器,形似笙。
- 天山:在今新疆东部,唐称金山,因有积雪如银而称天山。
- 两贤:指宋、金两国的开国功臣。
- 五湖:指太湖。
- 安靖:平安安定。
- 猛士经过:指宋军经过的地方。
赏析:
这首《射虎行》,是一首描绘宋太祖赵匡胤征讨南唐和后蜀的战争以及其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故事的诗作。诗人通过描写战争场面,表达了对宋太祖英勇善战的赞颂之情以及对其统一天下的伟大功绩的敬仰之情。
首联“淮王昔下江南城,万灶兵拥双霓旌”直接点明主题,描绘了宋太祖赵匡胤南下征战的历史画面。这里使用了“下江南城”、“万灶”、“双霓旌”等意象,形象地展现了战争的壮观景象和军队的强大气势。
颔联“锦裘绣帽白玉带,金戈铁马红鞶缨”,进一步描绘了宋太祖的形象。他身着华丽的服饰,头戴金色的冠帽,腰间挂着红色的绶带,手持着闪烁着寒光的宝剑。这些细节描绘,使得宋太祖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颈联“皂雕羽箭三十六,一一插向鲨鱼箙”则描述了宋太祖使用弓箭的情况。他手中的羽箭数量众多,每一支都准确地插入了鲨鱼制成的箭袋中。这里的“皂雕”和“鲨鱼”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它们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同时也体现了宋太祖善于运用智慧和技巧的特点。
尾联“彤弓亲授圣天子,弓影射入东吴水。水波恍浸铜柱标,仰见浮屠半霄起。”则是对宋太祖射箭技艺的高度赞扬。他亲手交给皇帝的弓箭,能够准确地射向目标;而他所射出的弓影,也如同一道闪电般射入水中,让整个水域都为之震动。这里的“浮屠”是指佛教塔,而“半霄起”则形象地描绘了佛教塔高耸入云的景象。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绘以及对宋太祖英勇善战的赞美,展示了其统一天下的伟大功绩,以及其作为一位英明神武的君主的崇高地位。同时,这首诗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