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馆鉴湖曲,开轩水气清。
战袍当暑换,舞袖傍筵迎。
受雨枇杷熟,欺风翡翠轻。
杯行敢辞醉,不负主人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本题要求考生对诗句进行翻译,并赏析,注意翻译要准确,赏析要具体。“亭馆鉴湖曲,开轩水气清”一句中,“亭馆”、“鉴湖”、“水气”是关键词,其中“亭馆”指代宴会场所,“鉴湖”指的是鉴湖风景名胜区,“水气清”指水面上雾气蒙蒙,景色宜人。这一句诗描绘了宴会场所和美丽的山水景色,为下文宴饮活动做好了铺垫。“战袍当暑换,舞袖傍筵迎”一句中,“战袍”、“暑”,是关键词,“战袍”指代夏天的军服,“暑”“当”指代炎热的夏天,“舞袖”指代跳舞人的袖子,“傍”指代靠近,“筵”指代宴席。这一句诗描绘了夏日里将士换下军装,翩翩起舞的景象。“受雨枇杷熟,欺风翡翠轻”一句中,“受雨”、“枇杷熟”,是关键词,“受雨”指代受到雨水的滋润,“枇杷”指代枇杷树,“熟”是果实成熟之意。“欺风翡翠轻”一句中,“欺风”指代趁着微风,“翡翠轻”指代翠绿色的羽毛,这一句诗描绘了鸟儿在春风中飞舞的景象。“杯行敢辞醉,不负主人情”一句中,“杯行”指代酒量很好,“敢辞醉”指敢于喝得烂醉,不推脱,“主人情”指主人的热情。这一句诗描绘了饮酒尽兴,不辜负主人热情招待的场景。综上所述,全诗的意思是:亭台楼阁坐落在鉴湖旁,推开窗就看到水面蒸腾的水雾迷漫。夏日里将士换上夏装,翩翩起舞迎接宴会的到来。受到雨水滋润的枇杷熟透,翠绿的羽毛在春风吹拂下轻盈飘逸。举杯豪饮,不怕喝醉,不会辜负主人的热情款待。这首诗写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端午节前夜,诗人以宴请友人的聚会为题材,描绘了宴饮时的美好风光和欢快气氛。
【答案】
译文:亭台楼阁坐落在鉴湖旁,推开窗就看到水面蒸腾的水雾迷漫。夏日里将士换上夏装,翩翩起舞迎接宴会的到来。
赏析:“亭馆鉴湖曲,开轩水气清”,两句一开一合写出了宴席所在的自然环境。“亭馆”指代宴会场所;“鉴湖”指的是鉴湖风景名胜区;“水气清”指水面上雾气蒙蒙,景色宜人。这一句描绘了宴会场所和美丽的山水景色,为下文宴饮活动做好了铺垫。“战袍当暑换,舞袖傍筵迎”,两句描写将士换上夏装,翩翩起舞迎接宴会的到来。“战袍”指代夏天的军服,“暑”“当”指代炎热的夏天,“舞袖”指代跳舞人的袖子,“傍”指代靠近,“筵”指代宴席。这一句描绘了夏日里将士换下军装,翩翩起舞的情景。
“受雨枇杷熟,欺风翡翠轻”,两句描写受到雨水滋润的枇杷熟透,翠绿的羽毛在春风吹拂下轻盈飘逸。“受雨”、“枇杷熟”是关键词,其中“受雨”指代受到雨水的滋润,“枇杷”指代枇杷树,“熟”是果实成熟之意。这一句描绘了鸟儿在春风中飞舞的景象。
“杯行敢辞醉,不负主人情”,两句描写举杯豪饮,不怕喝醉,不会辜负主人的热情款待。“杯行”、“敢辞醉”、“主人情”是关键词,其中“杯行”指代酒量很好、豪爽的性格、喝酒的豪放;“敢辞醉”指敢于喝得烂醉、不推脱、无所顾忌;“主人情”指主人的热情、好客之情。
这首诗写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端午节前夜,诗人以宴请友人的聚会为题材,描绘了宴饮时的美好风光和欢快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