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罢銮坡春昼闲,籀书飞白恣挥翰。
多因遗墨淋漓后,写作虚篁木石看。
【注释】
朝(zhāo):早上;赵魏公:指文彦博,字宽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曾任中书令、平章军国重事。赵魏公木石图:文彦博的画像。木石:指画中的山石树木。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为文彦博作画像时写的题咏之作。首句“朝罢銮坡春昼闲”,写皇帝退朝后闲适无事,在皇宫内游览,欣赏宫廷里的春天美景。“籀书”两句,点出文彦博是书法家,他在闲暇时挥毫泼墨,尽情地书写。“多因遗墨淋漓后”,说明文丞相写字留有墨迹,而墨迹淋漓之后,又重新书写成“虚篁木石图”。这既表明了文彦博书法技艺高超,也暗示了他为人清正廉直。最后两句,用典。据《新唐书·列传·艺文志》,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曾为文彦博写过一幅《木石图》。后来,文彦博去世,他的子孙将这幅画卖给了收藏家。文彦博的后代又将这幅画卖给了画家郭熙。郭熙看到画上所绘的山水树石,觉得非常逼真,就问文彦博:“您这幅作品是怎么得来的?”文彦博说:“这是郭天师的画。”郭天师,指唐代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曾得道于王屋山,自称“天师”。他与张果老、刘安期、罗公远、列子、安期公等七人并称道教八真人。司马承祯善琴棋书画,尤精丹术。据说他曾得到过一幅名叫《太清宫记》的古琴谱,上面刻有几处错乱的篆书文字,他便用笔一一纠正,使之成为完整的文字。后人称这种文字整理的方法为“补阙法”。司马承祯晚年隐居终南山,以弹琴自娱。因此,后人将司马承祯比作文彦博,称他为“文天师”。这里借用这个典故来比喻文彦博的作品写得十分逼真,如同司马承祯的《太清宫记》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