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林县南鄙,山僻田衍腴。
维婺望王氏,吾祖始所居。
子孙既散处,往往乡相都。
绵延四百载,馀裔犹纷敷。
悬知本根茂,枝叶自扶疏。
我家县隅北,去此两舍涂。
避地乃此来,属时正艰虞。
所来为宗族,岂以势利趍。
群从相温存,恩意何廑渠。
谓言贷我粟,亦复假我庐。
而我懒生事,俯仰缺所需。
未应造物者,困此七尺躯。
蠖屈本求伸,兔藏非过图。
重维首丘义,讵敢昧厥初。
尚思朝阳鸣,瑞世谐贞符。

这首诗是王氏子孙在凤林乡避战乱时所作,表达了他们对祖地的眷恋之情和对家族未来的展望。

诗的第一句“凤林县南鄙,山僻田衍腴”描绘了凤林县南边的景象,山僻而田肥沃。接着诗人回忆了王氏家族的起源,“维婺望王氏,吾祖始所居”,表明他们是从婺源来的。

第二句“子孙既散处,往往乡相都”则描述了家族成员分散在各地的情况。接下来的句子“绵延四百载,馀裔犹纷敷”表达了家族繁衍生息,延续了四百年的历史。

第四句“悬知本根茂,枝叶自扶疏”意味着家族的根基深厚,后代子孙自然茁壮成长。第六句“我家县隅北,去此两舍涂”说明家族居住在县角的北面,距离凤林县大约两里的距离。

第七句“避地乃此来,属时正艰虞”表示家族为了避祸来到这里,当时战乱不断,形势十分艰难。第八句“所来为宗族,岂以势利趍”表明家族成员来到这里是为了维护宗亲关系,而不是出于权势利益的目的。

第九句“群从相温存,恩意何廑渠”表达了家族成员之间的和睦与温情,大家相互关心,感情深厚。第十句“谓言贷我粟,亦复假我庐”反映了家族成员之间的互助精神,有人借钱粮给有困难的成员,也借给他们住所。

第十一、十二句“而我懒生事,俯仰缺所需”反映了诗人自己生活的艰难,生活所需不足,但并不以此为借口。第十二句“未应造物者,困此七尺躯”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认为自己无法逃避这个命运。

第十三至十四句“蠖屈本求伸,兔藏非过图”比喻了自己的处境,虽然暂时受到压抑,但并非没有出路。最后两句“重维首丘义,讵敢昧厥初”表达了对家族传统的坚守,不会忘记最初的承诺。

整首诗通过对家族历史的回顾,展现了王氏家族的坚韧不拔和互助友爱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对未来的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