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虽穷经,学道在穷仁。
经通乃知至,仁得斯成人。
束发吾有志,辛苦今十春。
朝闻可夕死,谁当负斯文。

【注释】

杂诗十首 其一:读书虽穷经,学道在穷仁。

穷经:穷尽各种经典。

穷仁:穷尽各种仁德。

通:通达。

至:极。

得:得到。

束发:古代男子二十岁束发成髻。

吾有志:我有志向。

苦辛:辛劳而艰苦。

今:如今。

朝闻:早晨听说。

可夕死:可以连夜死去。

负:辜负。

斯文:这里指学问。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共二百八十个字。诗中抒发了作者对读书、学习以及做人的深刻体会和感悟。

一、“读书虽穷经,学道在穷仁。”(第一句)

读书虽然读尽各种典籍,但学习道德修养却必须在修身养性上下功夫。这是诗人对于“读书”与“做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他认为,尽管读书能够让人获得大量的知识,但要想真正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还需要通过修身养性来实现。这种认识既体现了他的求知精神,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二、“经通乃知至,仁得斯成人。”(第二句)

只有通过深入学习经典,才能真正理解人生的至理;只有具备了仁爱之心,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和品德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他主张,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三、“束发吾有志,辛苦今十春。”(第三句)

从年轻时就有志于求学,到现在已经辛勤地度过了十个春秋。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求学经历的回忆和感慨。他感慨自己从年轻时就怀揣着求知的志向,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奋斗,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同时,他也感叹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表示要珍惜时间,继续努力学习。

四、“朝闻可夕死,谁当负斯文。”(第四句)

我宁愿早日去世,也不愿辜负这份珍贵的文化传承。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之情。他认为,文化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基石,我们应该珍视并传承下去。同时,他也呼吁人们要珍惜生命,不要辜负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这首杂诗通过对读书、学习以及做人的深入思考和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具有很强的思想深度和社会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