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得意少知几,岭海归来两鬓丝。
此处青山好埋滑,何年赤壁重衔悲。
应知双冢秋风日,正是连床夜雨时。
千古英灵犹不死,烛天文焰照峨眉。

过眉山二苏先生墓

玉堂得意少知几,岭海归来两鬓丝。
此地青山好埋滑,何年赤壁重衔悲。
应知双冢秋风日,正是连床夜雨时。
千古英灵犹不死,烛天文焰照峨眉。

【注释】
玉堂:此处指翰林院,是古代文人学士办公和学习的地方。得意:成功或得志。少知几:很少被理解或赏识。岭海:岭南和海边。两鬓丝:指年纪已老。此处青山:这里指苏轼墓地所在的眉山。滑:形容岁月如水般流逝。何年赤壁:指苏轼与弟弟子瞻(轼的字)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及的历史事件,意在表达对历史的感慨。双冢:指苏轼与其父苏洵、弟苏辙的合葬坟墓。秋风日:指秋天的风日,常用来比喻人生易逝。连床夜雨:指苏轼与其弟子瞻同榻而眠的情景,暗喻兄弟情深。烛天文焰照峨眉:指文星(文学之星)的光芒照耀着峨眉山,象征文化传承。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苏轼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的坟墓以及周围的山水环境,表达了对三位杰出人物的敬仰之情。首句“玉堂得意少知几”暗示了他们在朝廷的高位与成就,尽管他们的才华得到了认可,但仕途上仍有诸多困难。接着,“岭海归来两鬓丝”反映了他们从岭南返回故乡后,岁月留下的痕迹。诗中通过对比“岭海归来”与“两鬓丝”,突显了他们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诗中的“此处青山好埋滑”和“何年赤壁重衔悲”两句,既描绘了自然景观,也隐喻了历史与人生的变迁。前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后者则抒发了对历史的沉思以及对过去的怀念。

“应知双冢秋风日,正是连床夜雨时”这两句,既是对两位先贤的赞颂,也是对他们人格魅力的肯定。而“千古英灵犹不死,烛天文焰照峨眉”则将他们的精神遗产永远传承下去,照亮后人的道路。整首诗既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充满了对历史英雄的敬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