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去山店,鸡鸣月在天。
瘦马恋残刍,仆夫烦力牵。
山外有畏途,石粗履几穿。
行行二十里,仿佛闻炊烟。
林间宿鸟散,摇荡露漙漙。
迟明据鞍睡,梦里到长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关山月》,以下是对每一句的解释:
早起去山店,鸡鸣月在天。 —— 早晨早早起来准备前往山中的小店,天还没亮就已经听到鸡叫和明亮的月光了。
瘦马恋残刍,仆夫烦力牵。 —— 瘦弱的马儿依恋着吃剩的干草,辛苦的仆人需要用力牵引。
山外有畏途,石粗履几穿。 —— 前方还有危险的道路,石头又硬又多,脚上穿的鞋子都磨破了几次。
行行二十里,仿佛闻炊烟。 —— 走了二十多里,好像闻到了做饭的味道。
林间宿鸟散,摇荡露漙漙。 —— 树林里的鸟被惊飞了四处散开,树叶摇曳发出水波荡漾的声音。
迟明据鞍睡,梦里到长安。 —— 等到天亮了才骑上马休息,梦见自己回到了长安。
注释与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离开家乡去往成都途中的经历,反映了旅途中的艰辛与孤独。
- “早起去山店,鸡鸣月在天。” 描述了清晨出发的情景,天还未亮鸡已开始啼鸣,而月亮高挂在空中。这里体现了杜甫对自然的观察以及时间的紧迫性。
- “瘦马恋残刍,仆夫烦力牵。” 表现了马匹因缺乏食物而显得消瘦,而辛苦的仆人则需用力牵引,反映出旅途的辛劳。
- “山外有畏途,石粗履几穿。” 揭示了旅途中遇到的险阻和困难,石头又硬又多,使得行走变得艰难。
- “行行二十里,仿佛闻炊烟。” 描述了行程中的距离感,尽管只有短短的二十里,但感觉像是走了很远很远。
- “林间宿鸟散,摇荡露漙漙。” 鸟儿被惊飞四散,树叶摇曳发出水波荡漾的声音,展现了夜晚山林的幽静和荒凉。
- “迟明据鞍睡,梦里到长安。” 表达了作者到达目的地后,虽疲惫不堪却能在梦中回到繁华的长安。这里的“迟明”意味着天刚亮,而“梦回长安”则是他内心深处的期望和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进行细腻的描述,展现了杜甫对生活艰辛的体验以及对故乡的深情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