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功当记录,有罪当准理。
忘功治其罪,汉祖少恩耳。
不忍一身诛,况及三族死。
千载胡公言,为雪泉下耻。
诗句解读与译文
1. 译文
- 有功当记录,有罪当准理:有功应当被记载,有罪则应公正处理。
- 忘功治其罪,汉祖少恩耳:因为忘记了功劳而治其罪,汉朝的高祖(刘邦)缺乏恩德。
- 不忍一身诛,况及三族死:不忍心只杀一个人,何况还要连累他的家族。
- 千载胡公言,为雪泉下耻:千年后的人们会这样说,为韩信洗刷耻辱。
2. 赏析
- “有功当记录,有罪当准理”:此句强调历史评价的公正性,即无论功绩或罪行都应得到合理的评价。这反映了作者对历史记录应有客观公正态度的期待。
- “不忍一身诛,况及三族死”:表达了诗人对韩信遭遇的同情和悲悯。认为即使是个人被杀,也应考虑到牵连的无辜者。
- “千载胡公言,为雪泉下耻”:引用了汉代名臣张华的话“胡不均乎?”(《资治通鉴》)作为结束语,旨在表达通过公正的历史评价来洗刷韩信的冤屈,并希望后世能从中汲取教训。
关键词注释
- “汉祖”:指刘邦,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开国皇帝之一。
- “功臣”:在古代中国,功臣通常是指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 “流民自占八万余口,治有异等之效”:这里指的是王成治理下的流民数量庞大,治理的效果也相当显著。
历史文化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元末明初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历经战乱和动荡,许多文人士大夫遭遇政治迫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翰的诗表达了他对历史上韩信命运的关注和感慨。
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和深入理解,可以看到它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诗歌,更是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元素。这首诗不仅是对韩信个人的评论,也是对那个时代历史书写标准的反映,以及对于历史公正性和责任的呼吁。通过对这些元素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中的含义,以及它在更广泛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