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乐之轩何所遂,我识轩中主人意。
十年江海早归来,愿受城南一廛地。
男婚女嫁及此时,婢织奴耕供卒岁。
闭门不出心自怡,阿孙撰杖行相随。
绿阴无尘白日静,饥饱扪腹看花娱。
游鱼在藻弄清泚,好鸟当户鸣高枝。
几人适意有如此,乐乎天命复奚疑。
【注释】李长卿遂乐轩:李白有《遂乐篇》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国遂遗勋。清虚辞帝乡,尘累竟何纷。”李长卿即李白。遂乐之轩:遂乐,安适快乐之意。轩,古代建筑中供人居住或游憩的高大建筑。
我识轩中主人意:指李长卿对人生、宇宙的看法。轩,高敞的房屋。
十年江海早归来:李白曾于天宝三年(744年)离京南游,后因参加永王李璘叛乱受牵连,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返回。
愿受城南一廛(cán)地: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苏轼自比谢灵运,故云“谢公”。苏轼贬谪惠州时,常与友人游东林寺,作诗以记。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又《题冯氏园》诗:“城头叠鼓冬冬急,檐底铃铎雨雨寒。谁道岁寒无暖树,不知人在玉堂宽。”苏轼《和钱穆父赋梅花》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东坡《和秦太虚梅花》诗:“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苏轼《次韵子由出猎》诗:“老马蹭蹬虽倦矣,新禽扶翼正葱葱。朝来试听宫商动,何处山风吹笛钟?”苏轼《书摩崖碑后》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唱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唱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 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男婚女嫁及此时:指李长卿此时归家结婚,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婢织奴耕供卒岁:指李长卿妻子儿女在家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闭门不出心自怡:指李长卿在家中安心读书写字,享受着宁静安逸的生活,心情十分舒畅愉快,没有烦忧。
阿孙撰杖行相随:阿孙指李长卿的小儿子。
绿阴无尘白日静:指李长卿家中庭院深深,绿荫掩映,鸟语花香,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白日安静无事可做,只有读书写字消遣时光。
饥饱扪腹看花娱:《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李长卿喜欢山水自然美景,他喜欢在闲暇之余品茶赏玩大自然的美好景色,欣赏花草树木的美丽风光。
游鱼在藻弄清泚:指李长卿在院子里漫步观赏美丽的花草树木,欣赏游鱼在清澈的湖水里嬉戏游玩的情景。
好鸟当户鸣高枝:指李长卿在院子里欣赏鸟儿在屋檐下欢声笑语地鸣叫歌唱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