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日浮烟翠欲消,四山空寂境萧条。
饱参禅老庭前柏,不问刘郎观里桃。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1. “暖日浮烟翠欲消”:这一句描绘了一个充满暖意的春天画面,阳光透过轻烟,使得翠绿色的树叶仿佛在渐渐消散。这里的“暖日”和“浮烟”都传达了一种温暖而柔和的感觉,而“翠欲消”则形容了春日里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生机盎然的感觉。
  2. “四山空寂境萧条”:这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象。四周的山峰显得空旷而寂静,整个环境显得有些萧瑟。这里的“四山空寂”强调了山的空旷和寂静,而“境萧条”则传达了一种冷清、荒凉的感觉。
  3. “饱参禅老庭前柏”:这句话转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在这里提到了一个饱经世事的老和尚,正在庭院前的柏树下参禅。这里的“饱参禅”指的是这位老和尚对禅宗修行的深入理解和实践,“庭前柏”则可能是他的修行场所。
  4. “不问刘郎观里桃”:最后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受。他不再关心桃花盛开时的繁华景象,因为他知道一切都将过去,就像那个叫做刘郎的人在观赏桃花时一样。这里的“不问刘郎观里桃”意味着诗人已经看透了红尘的繁华与喧嚣,转而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清净。

我们来看整首诗的译文和赏析:

翻译:

温暖的阳光和漂浮的烟雾让青翠欲消,四周的山峦空旷且寂静,显得有些萧瑟。庭院前的柏树见证了一位饱经世故的老和尚的参禅修行,但他已不再关心那观里的桃花是否盛开。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开篇以春日的景色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温暖而柔和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对四周山川的描述,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静谧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空寂而萧瑟的美。

在诗歌中,诗人特别提到了“饱参禅老庭前柏”,这不仅是对一位老和尚修行生活的描绘,也隐喻了诗人自己的心境转变。老和尚虽然年岁已高,但他对修行的热情并未减退,反而在这寂静的庭前柏树下更加深沉地体验着生命的真谛。这种变化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成长,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

诗人表达了对繁华世界的淡泊与超脱。他不再对桃花盛开时的美景怀有期待,而是选择了内心的宁静与自我修养。这表明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超然态度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次回峰韵》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一个从繁华到平淡,从外在世界到内心世界的深刻转变。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让人在欣赏其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与勇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