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宝惟人材,所宝非全璧。
缅怀古圣贤,頫仰流汗赤。
龙媒日千里,远道如所适。
一鸣万马喑,见之皆辟易。
伯乐虽相知,不辨骊黄色。
斯人去我久,千载犹旦夕。
伟哉东白翁,平生数亲炙。
南望吹箫台,矫首空叹息。
何时一相见,斗酒浇胸臆。
醉酒且勿言,中心期饱德。

答东白叶徵士

至宝惟人材,所宝非全璧。

缅怀古圣贤,頫仰流汗赤。

龙媒日千里,远道如所适。

一鸣万马喑,见之皆辟易。

伯乐虽相知,不辨骊黄色。

斯人去我久,千载犹旦夕。

伟哉东白翁,平生数亲炙。

南望吹箫台,矫首空叹息。

何时一相见,斗酒浇胸臆。

醉酒且勿言,中心期饱德。

【注释】

至宝:最有价值的东西。比喻人才。

缅怀:回忆。

古贤圣:古代的贤明君主和圣人。

俯仰:低头看天,仰头看地。形容心情激动。

龙媒:龙马,指骏马。

远道:指遥远的道路。

一鸣:一声鸟鸣。比喻有杰出才能的人。

万马喑:指万匹马都沉默了。形容声势浩大。

伯乐:春秋时著名相马专家。相传他相马能识别千里马。

相知:相识并了解。

不辨骊黄:分辨不清好坏。

斯人:这个人。这里指诗人的朋友。

千载:千年。形容时间很长。

伟哉:伟大啊。

东白:诗人自号,取自“东白公”。

翁:对老年男子的美称。

亲炙:亲近并受教于。这里是说经常交往、相互切磋的意思。

南望:向南眺望。

吹箫台:吹箫的台子,指音乐场所。

矫首:仰头向上看。

中心:内心。

中心期:心中期望的意向。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是诗人写给他的友人东白叶的一封回信,在信里抒发了他对朋友的怀念之情和对他的赞赏之意。《答东白叶徵士》是一首七绝,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间的友情深厚,也反映了作者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对其人格的钦佩。

首句“至宝惟人材,所宝非全璧”是说最宝贵的是人材,而人材并非都是完整的玉璧。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人材的高度评价和珍惜之心,也暗示了人材的可贵之处不仅仅在于外在的完美,更在于内在的丰富和独特。

接下来的诗句“缅怀古圣贤,頫仰流汗赤。”则是对古人的深深怀念和崇敬之情的表达。诗人回忆起那些历史上的圣贤人物,他们的伟大成就和精神风貌让诗人感到无比的敬佩和感慨。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认识和思考,他认为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人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接下来的两句“龙媒日千里,远道如所适。”则是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想象着友人骑着骏马,驰骋在千里之外的道路上,无论多远的距离都如同在自己身边一样。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图景,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感情和期待。

“一鸣万马喑,见之皆辟易。”则是对友人卓越才能的赞美。诗人认为当诗人一鸣惊人时,所有听到的人都为之震惊,这是因为诗人的才华足以震撼整个群体。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非凡才能的认可和赞誉,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内心的自信和骄傲。

最后两句“伯乐虽相知,不辨骊黄色。”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才情的欣赏。诗人虽然像伯乐一样熟悉并理解友人的才能,但却无法分辨出其真正的价值和品质。这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才情的尊重和认可,也暗示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谦虚和自省。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对自己的反思,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深沉的情感。诗人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智慧和情感的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