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赋《鹦鹉②》,不放酒杯停。
城入汉江黑,楼吞荆树青③。
乾坤事争战④,南北感漂零。
去路万余里,明朝过洞庭⑤。

【注释】

①伯京先生:指王伯羽(1596—1660),字伯燕,浙江海盐人。明末清初文学家、书画家。与高士其、陈洪绶齐名,有“南田三绝”之誉。曾作《鹦鹉赋》、《鹦鹉行》等诗,今仅存《鹦鹉行》。②鹦鹉赋:指杜甫《鹦鹉行》诗。③城入汉江黑,楼吞荆树青:意思是说,城在长江边显得暗淡无光,楼在山间显得苍翠欲滴。④乾坤:指国家或天地万物。⑤洞庭:即洞庭湖,位于湖南省西部。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离别了伯京先生后,乘船离开黄鹤楼时的心情。诗人登上黄鹤楼,登高赋《鹦鹉》,放声高歌,饮酒赋诗,畅叙离愁。他看到江水奔流,山峦叠嶂,不禁想到国事动荡,江山易主,南北异族入侵,人民颠沛流离。他感叹自己远别故土,前途茫茫,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全诗抒发了作者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和对国家的忧患意识。

首联写诗人登临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诗人登上了黄鹤楼,看到了壮丽的景色。他看到了远处的长江,江水滚滚东流;他看到了近处的黄鹤楼,楼高云外,仿佛直通天界。他听到江水潺潺,如同古人的歌声。他看到远处的江面上,船只往来不息,好像有人在歌唱一样。诗人用“登高赋《鹦鹉》,不放酒杯停”来表达他内心的豪情壮志,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深深眷恋。

颔联写诗人看到的江景。诗人站在高处,看到江水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清澈,而江边的建筑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更加苍翠。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看到了江水的流动和建筑的变化,想到了国家的繁荣和衰败。同时,他也想到了自己即将离别故土,踏上新的征程。

颈联写诗人看到的景象。诗人看到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近处的江水波涛汹涌。他听到江水的哗哗声,仿佛有人在唱歌一样。这些景象让他想起了过去的事情。他想起了过去的岁月,那时的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然而现在,国家却陷入了战乱之中,人民饱受磨难。诗人用“乾坤事争战,南北感漂零”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尾联写诗人对未来的期待。诗人告别了故土,踏上了新的征程。他看到了前方的万水千山,听到了江水的哗哗声。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仍然充满信心和勇气去面对一切挑战。

整首诗以黄鹤楼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对国家的忧虑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诗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