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得湘筠十亩宽,森森苍玉拂檐端。
裁竿未许投江海,结实终看集凤鸾。
锦箨有时飞曲槛,绿阴终日护吟坛。
淇园只在轩窗外,怪底霜台六月寒。
诗句释义与赏析
《崔御史绿筠轩》诗鉴赏
- 种得湘筠十亩宽,森森苍玉拂檐端。
【译文】:我种下湘州出产的楠木,宽达十亩,其树如苍玉般挺拔,覆盖着屋檐。
【赏析】:此句描绘了诗人种植的湘州楠木,以其宽广的面积和挺拔的姿态,展现出自然的壮丽景象。”种得湘筠十亩宽”,不仅表现了楠木的规模宏大,也暗示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欣赏。
- 裁竿未许投江海,结实终看集凤鸾。
【译文】:尚未修剪的竹子尚不允许投入江海,期待它们能结出美丽的果实,吸引凤凰。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竹子未来的期待,希望它们不仅能在自然中生长,还能结出美丽果实,成为人们欣赏的对象。这里的”未许投江海”,既显示了竹子的生命力,又寄托了作者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 锦箨有时飞曲槛,绿阴终日护吟坛。
【译文】:翠竹的箨片偶尔飘落在小窗栏杆旁,绿荫常伴诗人吟唱。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优雅的画面,竹林中的翠竹与文人雅士相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诗意的氛围。”锦箨有时飞曲槛”,形象地表现了竹叶随风摇曳的美丽景象,而”绿阴终日护吟坛”则突出了竹林对诗人精神生活的滋养作用。
- 淇园只在轩窗外,怪底霜台六月寒。
【译文】:淇园只有轩窗外可见,为何这里六月依然如此寒冷?
【赏析】:此句通过对比的方式,揭示了园林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差异。”淇园只在轩窗外”,表达了园林虽然美丽,却难以完全融入大自然之中;而”六月依然寒”,则反映了园林虽美,但其自然环境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使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 诗画意象与自然描写相结合
【赏析】:吴元德的《崔御史绿筠轩》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诗中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有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体现了元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元代文化和艺术风格的独特窗口,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领略到那个时代的文化魅力和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