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舟清湘波,系舟湘水曲。
落日红露生,蔽映两岸绿。
衲衣何处僧,揖客看修竹。
攀缘入幽深,松桂荐芬馥。
轻飙振裳衣,馀韵久回复。
亭亭小梅花,却立野人屋。
萧然方出林,碧玉万竿矗。
敢攀箨龙新,请乞老枝蹙。
诗翁澹古思,与汝交不渎。
往登读书堂,清修配佳菊。
【注释】
衡阳村院:指衡阳的村庄。衡为山名,南岳衡山,又名南岳。衡阳为地名,在今湖南省。得杖材:取来作拐杖的木材。徐容斋:名不详,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门生。湘水:即湘江。清湘:指湘江。系舟:把船拴在码头上。湘水曲:即湘水湾。落日红露生:傍晚时分,夕阳映红了满地的红叶和露水。蔽映:遮蔽映照。两岸绿:指两岸绿树成荫。衲衣:僧人所穿的袈裟(一种僧袍)。何处僧:不知何处的和尚,即隐士。揖客:以礼相待。看修竹:观赏挺直的竹子。攀缘:攀登。幽深:幽静深远。松桂:指松树和桂花。荐芬馥:献出芬芳馥郁的气息。轻飙:清风微起。振:振动。裳衣:衣服。余韵:未尽的声音。久回复:久久不散。亭亭:高耸的样子。梅花:这里特指早开的梅花。却立:直立、挺拔。野人屋:隐居者的房子。萧然:寂静的样子。方出林:刚从林中走出。碧玉万竿矗:形容树木苍翠茂盛,如碧玉一般。箨龙:竹笋。新:嫩的。老枝:枯枝。蹙:弯曲。诗翁:诗人自称。澹古思:恬淡而古朴的思绪。与汝交不渎:与你交往不致玷污你的品德。
【译文】
我来到衡阳的村庄,取来一根做拐杖的木料寄给徐容斋。
放船到清湘江畔,把船拴在湘江湾边。
傍晚时分,落日的红光和露珠洒满了大地,把两岸的树林染成了一片绿色。
不知是哪里的和尚,他恭敬地迎接我们,并欣赏着挺拔的竹林。
沿着山路向上攀登,进入深深的山谷,只见松树枝叶繁茂,桂花飘香沁人心脾。
微风轻轻吹过,衣衫随风飘动,那悠扬的歌声久久不肯散去。
一座小楼矗立在荒地上,那是隐士所住之地。
隐士刚刚走出山林,就看见万竿翠竹挺拔而立。
他小心翼翼地爬上一株嫩竹,请隐士用旧枝换下这根竹子。
诗人淡然而古朴地想着这件事,和你交往不致玷污你的品德。
我曾经登临读书堂读书,那里的环境清雅适合读书。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隐士生活的七言律诗。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隐士,他在湘江边上的小村里得到了一截用作拐杖的木材,于是带着它去找朋友徐容斋。他们一起乘船到江湾,欣赏着晚霞映红了红叶,露水沾湿了绿树;他们在竹林里攀援而上,欣赏着松树桂花散发出沁人的香气;他们在山林间漫步,欣赏着万竿翠竹挺拔而立。最后,他们登上一座小楼,隐士在那里居住,诗人则去拜访读书堂。整首诗充满了对隐士生活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