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居三十载,一砚铁穿磨。
学浅非时用,人生奈老何。
竹房来暝早,花坞聚春多。
静坐无馀事,门前水自波。

自述

索居三十载,一砚铁穿磨。

学浅非时用,人生奈老何。

竹房来暝早,花坞聚春多。

静坐无馀事,门前水自波。

【译文】
我独处了三十年,砚台的磨损像刀一样穿透了砚石。学问浅薄不能及时使用,人到老年真是无可奈何。清晨来到竹林的小屋前,发现庭院里花开得正繁盛。静静地坐着无事可做,只看见门前溪水流去。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以及对自己未来命运的担忧。首句“索居三十载”表明诗人独自生活的时间已长达三十年,这期间他一直在努力学习,希望能够有所作为。然而,尽管他的学识并不浅薄,但似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利用。这种内心的无奈和挫败感在第二句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浅非时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学识浅薄的无奈,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当前社会环境的不满和失望。

诗人转向了自己的生活环境:他在竹房中度过了许多个黎明和黄昏,而那些花儿则在他的庭院之中盛开着。这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同时也透露出他内心的宁静和安详。然而,尽管他的生活看似平静,但诗人的内心却充满了忧虑和不安。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助。他静静地坐在门前,看着溪水从门前流淌而去。这里的“静坐”不仅是对自身状态的描述,也反映了他对周围世界的冷漠和疏离感。同时,“门前水自波”这句诗也寓意着他的命运如同流水般无法把握,只能任其自然流淌。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通过对自己生活环境的描述,展现了他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和安详。整首诗既表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出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