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壑秋风木欲空,流泉屈曲竹丛丛。
山家已露炊烟白,鸟雀初归夕照红。
篱落喜无车马迹,柴门时有故人踪。
桃源渔父知何处?未若兹图景最工。
【解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晚万壑的江村景色。全诗意境清雅,语言自然。首联“万壑秋风木欲空,流泉屈曲竹丛丛”写万壑之中秋风萧瑟,树木欲被吹空,而流泉却弯弯曲曲地从竹丛中奔涌而出。“木欲空”是说风大到连树木都快要飘散开来,“流泉屈曲竹丛丛”则是说山涧中的小溪曲折流淌于竹林之中。这两句写出了万壑秋风、流泉、竹丛的景象,渲染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颔联“山家已露炊烟白,鸟雀初归夕照红”,写傍晚时分,山家开始升起炊烟,夕阳下,飞鸟归来。“炊烟白”与“夕照红”形成对比,突出了农家生活的乐趣。颈联“篱落喜无车马迹,柴门时有故人踪”进一步描写了江村的宁静。“无车马迹”和“时有故人踪”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尾联“桃源渔父知何处?未若兹图景最工”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桃源渔父”典指陶渊明所描绘的理想境界,即桃花盛开的地方。“未若兹图景最工”则是说作者心目中理想的生活场景比陶渊明笔下的更为美好。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江村秋晚景色的小诗。首句写万壑秋风木欲空,流泉屈曲竹丛丛,营造出一片宁静肃穆的气氛。次句写傍晚的山村景色,炊烟袅袅上升,夕阳映红了天边,鸟雀归巢,一派丰收景象。三、四句写农家没有车马的喧闹声,只有柴门时而响起熟悉的脚步声,更显出山村的宁静。五、六句写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尾联用反问的语气表明自己心中的向往之情更加强烈。整首诗清新隽永,充满田园诗意的生活气息。
【答案】
(1)万壑秋风木欲空,流泉屈曲竹丛丛。
译文:万道峡谷秋风阵阵,树枝摇曳仿佛要被吹空;山涧中泉水蜿蜒流淌,在竹林里穿行。
(2)山家已露炊烟白,鸟雀初归夕照红。
译文:傍晚时分,山里人家升起炊烟缭绕;夕阳西下,鸟儿刚刚回到树林深处。
(3)篱落喜无车马迹,柴门时有故人踪。
译文:篱笆旁没有人马走过的痕迹,柴门不时有老朋友前来探望。
(4)桃源渔父知何处?未若兹图景最工。
译文:那桃花源里的渔夫究竟在哪里?比不上这幅图画更能表达我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