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江南雨乍晴,看山如在画中行。
隔溪帘幕初飞燕,灌木池塘独听莺。
暑向昨宵风雨尽,诗从今日簟纹成。
昼长睡起无何事,蓦送沧浪渔笛声。

题马远虚亭渔篴图

五月江南雨乍晴,看山如在画中行。

隔溪帘幕初飞燕,灌木池塘独听莺。

暑向昨宵风雨尽,诗从今日簟纹成。

昼长睡起无何事,蓦送沧浪渔笛声。

注释:
(1)题马远虚亭渔篴图:题指题写,这里是指为马远的《虚亭渔篴图》所题写的诗句。马远是南宋著名的画家,擅长山水画。
(2)江南雨乍晴:江南,指南方;雨乍晴,即突然放晴了。
(3)看山如在画中行:看,观赏;山,指画中的山峰;在画中行,意思是如同行走在画中一样,形容山美得像画一般。
(4)隔溪:指距离溪水较远的地方。
(5)帘幕:帘和幕,古代的一种遮蔽物。
(6)灌木:丛生的小灌木,多用来形容荒凉之地。
(7)独听莺:独自聆听黄鹂鸣叫的声音。
(8)暑向昨宵风雨尽:暑,炎热;向,表示时间上的方向,昨夜;风雨尽,雨停风止。
(9)诗从今日簟纹成:诗,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创作的诗;簟纹,竹席上的纹理。
(10)昼长:白天时间长。
(11)沧浪:指沧浪亭,位于苏州城西南的沧浪山上。
(12)蓦:突然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在夏日的某个清晨,被一阵清新的凉风唤醒,走出屋子,看到江南的天空突然放晴,阳光明媚,他不禁想起了马远的《虚亭渔篴图》。诗人站在庭院中,欣赏着美丽的景色,听着鸟儿的鸣叫声,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他感到自己的心境也如同这美丽的景色一样,宁静而和谐。

诗的前两句“五月江南雨乍晴,看山如在画中行。”描述了江南的春天突然放晴的景象。雨后的江南,空气清新,阳光明媚,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诗人站在庭院中,看着远处的山峦,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这里的“山如在画中行”,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美景的赞叹。

诗的后两句“隔溪帘幕初飞燕,灌木池塘独闻莺。”则转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看到隔着溪流的帘幕上有几只燕子飞过,听到灌木丛中的池塘里传来了黄鹂的叫声。这些自然景象触发了诗人的思绪,让他回忆起过去的时光,感受到生活的平凡与美好。

诗的最后一句“暑向昨宵风雨尽,诗从今日簟纹成。”则是诗人对生活的感受。昨天夜里的风雨已经过去,今天的阳光明媚,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诗人在这样的天气下创作诗歌,灵感涌现,诗情画意都得到了很好的抒发。这里的“诗从今日簟纹成”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喜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同时,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