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铙歌起暮愁,壮年激烈载书游。
九江月白琵琶夜,五老天青菡萏秋。
对酒岂无司马在,巢云应共谪仙留。
但逢胜地曾登眺,多写新诗寄白头。

这首诗是送别之诗,写友人去九江的离别之情。

四野铙歌起暮愁,壮年激烈载书游。

四野响起铙歌(古代军乐队用乐器击节歌唱以助战),暮色中我满怀忧愁。

壮年激荡着豪情壮志,载书游历四方寻求学问。

九江月白琵琶夜,五老天青菡萏秋。

在九江的夜晚,月光皎洁如同洁白无瑕的琵琶;

庐山的五老峰上,苍翠欲滴的菡萏盛开在秋天。

对酒岂无司马在,巢云应共谪仙留。

何不与司马相饮酒,云巢山间定有谪仙居住?

但逢胜地曾登眺,多写新诗寄白头。

只要遇到美景胜地,我就曾登高望远吟咏作诗;

如今白发满头,仍不断写下新诗赠给朋友。

注释:

1.四野:四面田野。铙歌:军乐,这里指战鼓军号之声。

2.激烈:形容心情激昂。

3.载书:带着书籍。

4.浔阳(今江西九江):古郡名,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

5.五老:庐山的山峰。

6.巢:巢居,指隐居。

7.白头:指头发花白,此处用以表示岁月蹉跎、年华已逝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别友人到九江。全诗以送别为线索,从“起”到“留”,层层推进,感情由低沉转为高昂,最后又回落到低沉,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及自己的感慨。

首联两句点明送别的地点和时节。“四野”句写诗人听到远处军号声而引起的愁绪;“壮年”句则写诗人自己怀着壮志豪情出游在外。这两句不仅写出了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为下文抒写离别之情作了铺垫。

颔联写诗人目送友人离去,登上庐山的五老峰,观赏风景,吟诗遣怀。“九江”、“五老”,是诗人的眼前之景,也是诗人所向往的胜地。诗人把眼前的景象与心中的愿望联系起来,表达了自己希望友人能在此留下美好印象的愿望。

颈联写诗人与友人饮酒赋诗的情景。前句说司马相如当年也曾饮酒赋诗,后句说李白当年也曾经过隐居的生活。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之情,又表明了诗人自己的志向。

尾联写诗人感叹岁月无情,时光易逝。“但逢”句意为只要见到好的地方,就曾登临观赏;“多写”句意为已经写了很多的诗赠给友人。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伤感和无奈。全诗以送别为线索,层层递进,感情由低沉转为高昂,最后又回落到低沉,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及自己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