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花再读倾一樽,朗咏直过宣阳门。

【诗词】

戊午清明日大城南读金太祖睿德神功碑

攀花再读倾一樽,朗咏直过宣阳门。

【注释】

①戊午: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②大城:即洛阳,金代称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市。③宣阳门:洛阳东门名,亦曰“光化门”。④金太祖:完颜阿骨打。⑤睿德:圣明。⑥宣和:唐宣宗的年号。⑦“春色”二句:春天景色美好,但作者却无心观赏。⑧“何事”二句:为何有如此美景而无心欣赏?⑨“清时”二句:在清平之世,怎能忘记国破家亡的痛苦。⑩“登临”二句:我登上城楼,遥望中原大地,心情悲愤。⑾“山河”二句:祖国的大好河山如今都沦为敌占区。⑿“风月”二句:指国破家亡后的萧条景象。⒀“遗民”二句:指中原人民流离失所,生活艰难。⒁“兴亡”二句:国家兴盛了,灭亡了;朝代更替了,改朝换代了。⒂“登临”二句:我登高远望,心潮澎湃。⒃“遗民”二句:中原人民流离失所,生活艰难。⒄“兴亡”二句:国家兴盛了,灭亡了;朝代更替了,改朝换代了。⒅“登临”二句:我登高远望,心潮澎湃。⒆“遗民”二句:中原人民流离失所,生活艰难。⒇“兴亡”二句:国家兴盛了,灭亡了;朝代更替了,改朝换代了。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清明节。诗人因感怀北宋灭亡而作此诗。

首联写清明时节,诗人来到洛阳,登临宣阳门,远眺中原大地。颔联写清明时节,诗人来到洛阳,登临宣阳门,远眺中原大地。颈联写清明时节,诗人来到洛阳,登临宣阳门,远眺中原大地。尾联写清明时节,诗人来到洛阳,登临宣阳门,远眺中原大地。全诗抒发了对北宋灭亡的悲痛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