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数人家门傍水,二三里路地栽桑。
前溪渔棹归无数,网挂船头晒夕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主旨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桐庐舟中”:在桐庐县的船中。
十数人家门傍水,二三里路地栽桑。十数户人家的家门临水而建,两三里的路上种满了桑树。
前溪渔棹归无数,网挂船头晒夕阳。许多渔船的桨在溪水中划过,渔人带着收获归来,把渔网挂在船头的太阳光下晒干。
【赏析】
这是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景图。诗从桐庐出发,写到了村外、河边、江边的景象。开头两句,写村落的布局:十多家门户临水而建,二三条路上种满了桑树。这一句写景,是实景;后一句是虚笔,是远景,以远衬近,以小衬大,烘托出一派繁忙景象。第三句“前溪渔棹归无数”,写渔夫们驾着小船,在小溪上来回划动,满载而归。“归无数”说明不是少数,而是很多。第四句“网挂船头晒夕阳”写渔夫们把收获的网晾在船头上,让阳光晒干。“网”指鱼网,“晒”即曝晒。“夕阳”既指日落时刻,又暗示渔人的辛勤劳作。这四句写景,都是实景。
“舟中”二字领起下文。诗人坐在船上,看到前面溪水的上游有一群渔船正在返航,有的还带着满满的收获。他看到那些渔民们把渔网晒在了船头,看着那些夕阳西下,听着江面的流水声,心中不禁感叹起来:“这样的景色真美啊!”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美丽的江南水乡风光的画面。诗中的景物都很具体,但都写得很有层次性。诗人没有直接描绘景色,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来表现景色的美丽。比如,“前溪渔棹归无数”,就是通过渔人的活动来表现的。诗人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和对渔人活动的描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宁静的江南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