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绝潇洒,深院鹿成群。
山色开窗得,泉声隔竹闻。
猿啼临水树,风送度溪云。
客至浑无事,谈诗到夜分。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仔细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本题要求赏析诗歌,注意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概括。内容上要抓住关键词语或诗句,从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两方面分析;结构上要关注全诗的结构特点以及各句之间的关系等。“西山道院”是首联,点明地点,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村景色图:山中道院,幽雅闲适,深院里成群的鹿在自由自在地觅食嬉戏。“幽居绝潇洒”,点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山色开窗得”,诗人将窗打开,让山色进来,可见他喜欢山,喜欢山水之间的和谐美。“泉声隔竹闻”,隔着竹篱听泉水的声响。“猿啼临水树”,听到远处树上传来的猿猴叫声。“风送度溪云”,风吹过溪面,送来阵阵云气。这四句写景,描写了山中的美景,营造了一种宁静、清幽的境界。“客至浑无事,谈诗到夜分”写到了与朋友相聚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

【答案】

①西山道院

②幽居绝潇洒,深院鹿成群。③山色开窗得,泉声隔竹闻。④猿啼临水树,风送度溪云。⑤客至浑无事,谈诗到夜分。

译文:

我住在西山的道院里,幽静舒适,深院内成群的鹿在觅食嬉戏。我推开窗户,让山色进来,可以听到泉水的声音,隔着竹篱听泉水的声响。我听到远处树林中有猿猴的啼叫,微风吹过溪水,送来阵阵云气。朋友来访,我们在一起谈论诗词,一直谈到深夜。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秋,当时王昌龄由江宁(今南京市)贬官为龙标(今贵州铜仁县)县尉,途经江西时所写。王昌龄一生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晚年被贬,心情郁悒。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表现了他恬淡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流露出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首联点明地点,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村景色图:山中道院,幽雅闲适,深院里成群的鹿在自由自在地觅食嬉戏。“幽居绝潇洒”,点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山色开窗得”,诗人将窗打开,让山色进来,可见他喜欢山,喜欢山水之间的和谐美。“泉声隔竹闻”,隔着竹篱听泉水的声响。“猿啼临水树”,听到远处树上传来的猿猴叫声。“风送度溪云”,风吹过溪面,送来阵阵云气。这四句写景,描写了山中的美景,营造了一种宁静、清幽的境界。

颔联写友人来访的情景。“客至浑无事,谈诗到夜分”一句写到了与朋友相聚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王昌龄与李白、杜甫同代人交游甚广。李白有《陪侍御叔华登楼歌》,王昌龄有《宴辞公府追宴别业序》等诗篇记载了他们的交往。然而王昌龄仕途多舛,终年漂泊,生活并不如意,因此他的诗中也常表现出一种抑郁不平之气。“谈诗到夜分”正是他这种心境的反映。

尾联进一步写他与友人的交情。“客至浑无事”,朋友来访,他无所事事地欣赏着朋友的来访。“谈诗到夜分”,两人谈诗论道,直到深夜才散去。王昌龄的这种淡泊名利、不事权贵的思想,正与他所处的时代大相径庭。

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表现了他恬淡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流露出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