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烟霏霏江月黑,寒光照耀玻瓈色。
当年江上锦袍人,骑鲸一去无消息。
天生此境绝险难,惊湍九道奔空山。
今宵波平浪如砥,舟行恍若图画间。
欲问燃犀是何处,渔父鸣榔隔烟雾。
羡渠鸥鹭独忘机,占尽沧浪自来去。

【诗句释义】

和韩廷玉夜过采石江的译文是:

江面上烟雾弥漫,月光朦胧,寒光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

当年那位锦袍华服的江上豪客,驾着鲸鱼离去了,再也没有消息了。

这里天生地势险要,湍急的水流从九个山头奔涌而来,声势浩大。

今晚水波平静如同磨刀石,船行在江中恍如置身于画卷。

想知道燃犀观的是什么奇景?渔父们用榔头敲打着水面,发出声响。

羡慕那鸥鹭能忘却世俗纷扰,自由自在地游弋、嬉戏,占据着广阔的江面。

【赏析】

这首诗描写作者与友人韩廷玉乘舟夜过采石江的所见所感。诗人先写夜景,接着写江流险峻,然后写江平如砥,最后写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赞美之情。全诗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快。

首句“江烟霏霏江月黑”,点染出一种迷蒙的夜色。次句“寒光照耀玻瓈色”,以冷光映衬出江面的宁静。第三句“当年江上锦袍人”一语双关,既指江上曾经有过豪放不羁的英雄人物,又暗指自己当年的风流倜傥。然而如今他已杳无音信,令人感慨万分。第四句“天生此境绝险难”,写出了长江的险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英雄的怀念之情。

接下来三句“今宵波平浪如砥,舟行恍若图画间”描绘了诗人乘舟行至江平时的景象。诗人将江水比喻为一幅画,形容其波平如砥,舟行其间恍若进入画中,形象而生动地展现了江平如砥的景象。

第五句“欲问燃犀是何处,渔父鸣榔隔烟雾”,诗人通过询问渔民得知燃犀之所在,同时描绘了渔民们劳作的场景。这里的“渔父鸣榔”既表现了渔夫们的勤劳,也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最后两句“羡渠鸥鹭独忘机,占尽沧浪自来去”则表达了诗人对鸥鹭的自由自在生活的羡慕之情。这两句诗既体现了鸥鹭不受世俗纷扰的特点,又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无法像鸥鹭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而感到遗憾的心情。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长江之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