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峨千仞馀,直上柱霄堮。
苍茫海东隅,势欲压磅礴。
我来秋风暮,草木渐黄落。
初疑挟六丁,复恐齐五岳。
想当天造初,缥缈雷斧斲。
伫立久叹嗟,神功付冥漠。

【注释】

天柱峰:在庐山西北,又名“匡山”。《水经注》云:“匡山,其上多松,状若人立。每至冬末,有六丁神于此取伐之。”

峨峨:高峻貌。千仞:一仞八尺,即一仞约百米。

直上柱霄堮:直冲云霄。柱霄堮,指天空。

苍茫:辽阔。海东隅:指东海的东面。

挟六丁:传说中掌管天门的神名,一说为雷、风二将。

五岳:指中国的五个著名山脉,包括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和嵩山。

想当天造初:想当初造物主开始创造的时候。

缥缈雷斧斲:形容山峰高耸入云,如同用雷斧砍削而成。缥缈,形容遥远而轻淡。

伫立久叹嗟:站了很久,感叹不已。

神功付冥漠:神妙的功业归于无形之中。冥漠,幽暗模糊,指天地之间的虚无。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九月。当时诗人由江西往湖北黄州(今黄冈),途经庐山。诗中对天柱峰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神奇自然景观的赞叹与向往。

首联写天柱峰的雄奇壮丽。起句写山势突兀高耸,直刺云霄。第二句写山势连绵不断,横亘东陲。这两句既写出天柱峰雄伟险峻的自然景观,又表现出它的气势磅礴。

颔联是写天柱峰的高远辽阔。前句写天柱峰在浩瀚的大海东畔,显得更加雄伟;后句写它像要压制大地一样,气势非常磅礴。这两句既突出了天柱峰的高大,又写出了它的气势磅礴。

颈联写诗人站在天柱峰下仰望山峰时所产生的联想。诗人想到自己来到这苍翠欲滴的山林,已是秋风萧瑟之时,草木渐渐枯黄落下。他感到这山峰似乎能吸聚雷霆之力,令人畏惧。同时,他又担心这山峰会压塌整个大地。这两句既描绘出天柱峰的雄伟壮观景象,又表达了诗人对此景的惊叹之情。

尾联写诗人面对如此雄奇壮丽的天柱峰而深感神功浩渺难测。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面对天柱峰时的感慨和敬畏之情,也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崇拜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天柱峰雄伟壮观景象的生动描绘,又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与歌颂,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