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下庭树,忽然天地秋。
萧条海上望,怆恻令人愁。
世路日梗纷,干戈满中州。
王业岂不广,居然如缀旒。
嗟彼徇名人,尚爱关内侯。
南琛效职贡,尽逐沧溟舟。
印绶何累累,报国无良筹。
独有云台子,深怀蹙额忧。

诗句解析

1. 白露下庭树,忽然天地秋。

  • 关键词: 白露、庭树、秋天
  • 注释: 这是诗人描述初秋时节的景象。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天气转凉、露水增多的季节。庭中的树木在白露降临时,开始显露出萧瑟的秋意,暗示季节的转换和自然的变迁。
  • 赏析: 此句通过自然界的变化来反映时间的流逝,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为全诗定下了秋日的主题和基调。

2. 萧条海上望,怆恻令人愁。

  • 关键词: 萧条、海上、望、忧愁
  • 注释: 诗人站在海边,眺望远方的景色,感受到了秋天的萧条与寂寥,内心感到悲伤和不安。”怆恻”意为心情悲伤,”愁”则表达了对这种情绪的进一步说明。
  • 赏析: 此句反映了诗人在特定环境中的情感体验,通过海洋这一宽广而深远的空间,加深了对个人情感状态的描述,展示了自然景物对人心理状态的影响。

译文

白露时节,庭树已显秋意,
忽然之间,天地间一片凄凉。
我望着辽阔的海面,心中满是忧愁。
世事纷扰,战火遍布中原大地。
伟大的帝王基业,难道只是虚设吗?
那些追求名利的人,却仍爱那关内侯之位。
南国的珍宝都来朝贡,如今只能随波逐流。
官员们手持印绶,却报国无良策。
只有我这样的高官,深深忧虑国事重重。

赏析

整体分析

《秋日感怀》这首诗以秋天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在特定时期内的内心感受和思想情感。从诗中可见,诗人通过对季节变化、个人情感、社会状况等多重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时代背景下人物的心声和困境。整首诗语言凝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心态的精细刻画,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对于时代和社会的感慨及思考。

艺术特色

诗中采用了典型的抒情手法,通过直接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来展开叙述。这种写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贴近诗人的感受,产生共鸣。此外,诗人巧妙地使用自然景物作为情感载体,如“白露”、“庭树”、“海上”等,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美,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即通过自然的变化来映照人的内心世界。

结构布局

诗的结构紧凑且层次分明,首先从自然景物入手,引出个人的情感体验;然后逐渐深入到对时代背景的思考,最后通过对比和反思,强调了诗人的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思想。这样的布局使整首诗既有外在的描写,也有内在的思考,形成了完整的艺术表现力。

文化与历史意义

此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反映。通过对时代背景的探讨,诗人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文化意识,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教训,关注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当代社会,这首诗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