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白山高月满川,芦花风漾木兰船。
倚舷一曲呜呜调,惊起潜蛟夜不眠。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风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月夜江行图。首句写景,点明时令,次句写人,点明人物,三句写情,点明感情,末句写景,照应首句,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天白——天空晴朗无云。
山高——山很高峻。
月满川——月光映照在江面上。
芦花——芦苇花絮。
风漾木兰船——风吹动木兰舟。
倚舷一曲呜呜呜——依傍船舷而歌一曲悲怆的歌声。
惊起潜蛟夜不眠——歌声惊动了潜伏在水里的蛟龙。
“惊”是动词,指被声音惊动的意思;“潜蛟”指水中的蛟龙;“夜不眠”即夜晚也睡不着觉。全句的意思是:歌声惊动了潜藏在水里的蛟龙,使它整夜不能安睡。“潜蛟夜不眠”一句,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歌声的美妙动人,使人如闻其声。
苏东坡(1037~1610)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神宗时为杭州通判,反对王安石变法。后因作诗“谤讪朝廷”被贬黄州、惠州等地。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晚年又贬岭南儋州(今属海南岛),再北流放至热带海岛雷州半岛。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他热爱生活,关心国事,思想复杂多变。他善文工书,诗词与欧阳修齐名,并称欧苏。《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前赤壁赋》中说:“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