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破苍梧一径幽,入门信是有丹丘。
云开铁障千寻碧,泉落岩扉六月秋。
仙鹤护巢尘不染,青牛出峡迹空留。
遥闻绝顶飞霞佩,疑是群真拜玉旒。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背诵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注释,根据内容填写诗句,并写出自己的赏析。本题要求学生对这首诗歌逐句进行解读。诗歌翻译:踏破苍梧的幽径,进入铁城山,信步信步,真有步入丹丘仙境的感觉。云开雾散,铁城的屏障千丈碧绿;六月时节,泉水奔泻于岩石门扉之上。仙鹤护着它的巢穴,尘不染一物;青牛出峡后,只留下空空的踪迹。遥想那高高的山峰上,飞霞和神人的玉佩一起飘舞。仿佛是众仙人在此拜祭玉皇大帝的旌旗。“踏破”意为踏遍,“苍梧”,“苍梧九嶷”,古山名,传说为舜葬处,这里指湖南九嶷山。“信是有丹邱”一句,“信”是的确、实在的意思,“丹丘”指神话传说中的仙人所居的地方。“云开铁障千寻碧”一句,铁城山,即九嶷山。“铁鄣”指铁壁般的山势,“千寻碧”形容山上云雾缭绕。“泉落”指山间瀑布飞泻,“岩扉”指山岩上的石门,“六月”指夏至时节,此时正是山洪暴发之时,而“六月秋”却反常地说成“六月”是因为山中瀑布飞泻,水汽蒸腾,使人误以为已是秋季了。“仙鹤护巢尘不染”写山中的仙境。“青牛出峡”指神话中的神牛,相传是西王母的坐骑。“空留”意谓只有空空如也的痕迹。“远见”指看见远处的山峰上有神仙在飞霞和玉佩一同起舞。“疑是群真拜玉旒”写神仙的聚会。“玉旒”即玉冠。“群真”指众神,“拜玉旒”指众神朝拜玉帝。这两句的意思是:看到远山的飞霞与玉佩相映,仿佛是众仙在这里参拜玉帝。“遥闻绝顶飞霞佩,疑是群真拜玉旒”意思是:远远地听见山顶上飞霞和玉佩一齐奏响,我不禁怀疑这是众多神仙在拜见玉帝呢。赏析:诗人登临铁城山,被其奇丽的自然风光所打动,便以想象之笔描写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
第一首诗前两句写登山的路径和感受,后两句写入山之后的景象。第三首诗前两句写山中景色,后两句写山下的景色。第四首诗前三句写山中景色,后两句写山下的景色。每首都描绘了不同的山中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山景的向往之情。
【答案】
踏破苍梧的幽径
入门信是有丹邱
云开铁障千寻碧
泉落岩扉六月秋
仙鹤护巢尘不染
青牛出峡迹空留
遥闻绝顶飞霞佩
疑是群真拜玉旒
译文:
踏破苍梧的幽径,
入门信是有丹丘仙境的感觉。
云开雾散,铁城的屏障千丈碧绿;
六月时节,泉水奔泻于岩石门扉之上。
仙鹤护着它的巢穴,尘不染一物;
青牛出峡后,只留下空空的踪迹。
遥想那高高的山峰上,飞霞和神人的玉佩一起飘舞,
仿佛是众仙人在此拜祭玉皇大帝的旌旗。
赏析:“踏破苍梧一径幽,入门信是有丹丘。”
首句写登山的路径。“苍梧”,指九嶷山,相传舜葬于此。“九嶷山”又名“苍梧山”。“一径幽”,点明山道虽曲,但并不艰险。“幽”,既指山深林密,又暗含山路的曲折蜿蜒。诗人用“踏破”二字,表现了他对九嶷山的热爱和敬仰之情。第二句写进山的感受。“信是有丹邱”,表明了诗人进山的目的。“丹邱”,神话传说中仙人所居之处。“信是”,表示确实如此,强调了这一目的的明确性。诗人用“信”字强调了这种信念的坚定性。“丹丘”,指代的是仙境。“信是有丹丘”,表明诗人进山的目的就是要进入仙境,寻找仙人。这两句从空间上讲,由外到内;从时间上讲,由过去到现在;从感情上讲,从轻松愉快到兴奋激动。全句表现了诗人进山的愉悦心情。
三、四句写入山之后的所见景色。“云开”,指天晴日朗;“铁障”,指山势险要;“碧”,指山色翠绿。“千寻碧”形容山上云雾缭绕;“六月”,指夏至时节,此时正是山洪暴发之时,而“六月秋”却反常地说成“六月”。这一句写天气的变化。天气的变化,给诗人带来的是惊喜。因为天气转暖,山中景色更加秀丽,所以诗人的心情也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泉落岩扉六月秋”一句不仅写了天气的变化,还写出了山中水文的情况,使诗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岩扉”,指岩石上的门。“六”字既写出了水的清凉,又写出了夏天的炎热。“六月秋”,写出了山中水声清越的特点。“千寻碧”“六月”两个词,使诗人感到新奇。“千寻碧”一词突出了山的巍峨;“六月”一词突出了水的凉爽。这两句写入山之后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仙鹤护巢尘不染”、“青牛出峡迹空留”两句写山中的仙境。仙鹤是神仙的象征,青牛是神马的象征。仙鹤护巢,青牛出峡,都表现了山中景色的美丽和神秘。“尘不染”、“迹空留”这两个词语突出了仙鹤、青牛的神性,也突出了山的神奇。“疑是群真拜玉旒”写山中道士的活动。“玉旒”,指玉簪,古代帝王头上插着的玉制发饰。“群真”,指众多的道士。“拜玉旒”指的是道士们向玉皇大帝参拜。这几句写山中道士的活动,表现了他们虔诚的宗教信仰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五、六句写山下的景色。“遥见绝顶飞霞佩,疑是群真拜玉旒”,写山下的景观。这两句诗写诗人站在高处遥望山下,看到远处山峰上有神仙在飞霞和玉佩一齐奏响,他不禁怀疑这是众多神仙在拜见玉帝呢。诗人用“疑是”一词表现了他对于眼前现象的迷惑不解之情。“飞霞佩”是道教中人的一种标志。这两句诗写的是道教中人的活动。这两句诗写的是道教中人的活动。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道教中人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