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松韵清,风去松韵停。
松堂得松韵,六月生清冰。
重阴覆瑶席,时作韶钧鸣。
世无寒山子,好在谁解听。
我欲呼朱弦,和此太古音。
忽闻深涧泉,悠然契吾心。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赏析作品的写作技巧,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题要求考生既了解诗歌内容,又要能对诗歌进行欣赏评价,即从语言、结构、手法、主题等方面分析其艺术特点。本题属于综合考查。本诗前四句写听松的感受:听风声,听松韵,听深涧泉。后四句写自己对这种感受的解释:世上没有寒山子,只有我懂得这美妙的音乐;我真想弹奏朱弦琴,来和这清幽的音乐相合。最后两句写听到深涧泉水的声音后,悠然自得,与自己的内心产生共鸣。

【答案】

译文:

风来松韵清,风去松韵停。

松堂得松韵,六月生清冰。

重阴覆瑶席,时作韶钧鸣。

世无寒山子,好在谁解听。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绘松林中风过松韵、雨过潭清等情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风来松韵清,风去松韵停”二句,以风入松林,松韵不绝为比兴,形象地写出了风吹过松林,松韵不绝的情景。“风来松韵清”,是说清风徐来,吹拂着松树,那松韵便在清风中飘荡,使松韵更加清新。“风去松韵停”,是说当秋风过去之后,那些随风飘荡的松韵便停止不前了。“风来”“风去”,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也写出了松韵随风飘动的过程。

“松堂得松韵,六月生清冰”二句,诗人进一步描写了自己在听松时的心境。“松堂得松韵”,是说松林中传来了松韵,仿佛听到了松林中的钟声。“六月生清冰”,是说六月的炎热已经消散,清凉的松韵给人们带来凉意。

“重阴覆瑶席,时作韶钧鸣”两句,描写的是诗人在听松时所见所听的景象。“重阴覆瑶席”,是说乌云密布覆盖着华丽的坐垫。“时作韶钧鸣”,是说时而传来像音乐一样的响声。“韶钧”即韶乐,这里指古代奏乐所用的乐器。

“世无寒山子,好在谁解听”二句,抒发了诗人对知音难遇的感慨。“世无寒山子”,是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像寒山子那样的知音。“好在谁解听”,是说只有像我这样的人才懂得这美妙的音乐。

全诗写景抒情,意境清幽,情致高远,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知音难遇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