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君清介士,吾辈鲜能群。
守志王元伯,甘贫范史云。
铜台书废读,东郡酒方醺。
何日寻先约,青灯共夜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以及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等。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反复诵读全诗,整体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文,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注释和提示信息进行赏析。题干要求逐句释义并加注释,所以考生应先明确题干要求,再根据诗句内容进行赏析。

【答案】

译文:

贾君清高廉洁正直,我辈中人很少有这样的人。

坚守节操的王元伯,贫穷却安守贫贱之志,像范史云一样。

铜钱台的书都废读已久,东郡的酒正喝到醺醺大醉。

何时能寻访前次约定的日子,一起在青灯下分夜共饮?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与友人相约而未果,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失落与惆怅。首联以“清介”二字点明贾君品格;二、三联则具体描写他的生活状态。

首联“贾君清介士”,用贾君的“清介”来形容自己的人格,既突出了贾君的高尚品格,也暗示了自己与之相比的差距,从而表明了诗人对于贾君的敬仰之情。“吾辈鲜能群”,意思是说我们这些普通人很难做到像贾君那样清高廉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品行的自省与反思。

颔联“守志王元伯,甘贫范史云”承接上文,进一步描述了贾君的品行。王元伯,即王戎,字濬冲,晋武帝时为尚书郎,官至侍中、司徒从事中郎。范蠡,春秋末期楚国人,越国大夫,辅助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泛舟五湖,后人称之为“陶朱公”。这两句通过王元伯、范蠡两位历史人物的事迹来表现贾君的品行。王元伯因坚守志向而被世人所尊敬,而范蠡则因甘于贫贱而被后世传颂。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贾君的高洁品质。

颈联“铜台书废读,东郡酒方醺”描绘了贾君的生活状态。铜台,即铜雀台,东汉末年曹操所建,位于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西南。据《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记载,曹操曾登铜雀台赋诗:“对海而唱兮,谁为听者?”这里借指铜雀台。这两句诗以铜雀台为例,描绘了贾君沉迷于酒色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之败坏。

尾联“何日寻先约,青灯共夜分”则是诗人对于与贾君相聚的期盼与无奈。这里的“先约”指的是与贾君的约定,“青灯”则是指夜晚照明用的油灯。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与贾君重逢的渴望与期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贾君生活状态的描写以及对与贾君相处经历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于贾君高洁品质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于自己未能与他相见的遗憾与惆怅。同时,诗歌中的典故运用也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文化底蕴与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