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里十回渡,甍飞碧落烟。
钟流无蓄韵,溪激有劳泉。
僧出云中后,人归鸟道先。
扪参兼历井,吾已在高天。
【注释】
丫柱山:山名,在今陕西岐山县西南。一说即太白山。
甍(méng):屋脊。
碧落烟:指天上的云气。
钟流无蓄韵:指钟声悠扬,没有停歇。
劳泉:泉水名。汉刘向《九歌·东皇太一》:“灵衣何飘飘兮若风,与天地兮同寿。”王逸注:“灵衣飘然,不著地也。”
云中后,出佛经,谓天宫。
鸟道先:喻指归途。
扪参历井:古人传说,人能登至北斗七星,而参星最靠近北极星。故称“参星”为“参”。
高天:指天。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写诗人游历丫柱山的所见所感。全诗以时间为线索,由远及近,由外及内,层层深入地描写了游山的情景和心情。开头二句写登山之难;三、四句写山中的清幽静谧;五、六句写山中僧人的修行生活;七、八句写诗人的观山之悟。
“一里十回渡,甍飞碧落烟。”首句点明登山之难。从山脚出发,经过十次回头,方才登上丫柱山顶。“甍(meng)”,指房顶上的瓦片,这里泛指屋顶。“碧落”,指天空。“烟”,是雾气,云雾弥漫的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从山脚出发到登上丫柱山顶,经历了十次回头才达到目的地,可见丫柱山的地势陡峭,山路崎岖。
“钟流无蓄韵,溪激有劳泉。”这两句写山中的清幽静谧。山中有寺庙,钟声悠扬,没有停歇;山中有溪水,溪水激荡,发出劳劳的声音。这两句的意思是:寺庙里的钟声清脆悠扬,没有停歇;山间的小溪流水潺潺,发出悦耳的声音。
“僧出云中后,人归鸟道先。”第三联写山中的修行生活和观景之趣。僧人住在云中的寺庙,出得来时天色已晚;人们回家时,鸟儿却在前面先行。这两句的意思是:僧人住在云端之上的寺庙,出来时天色已经很晚;人们回家时,鸟儿却在前面先行。这两句既写出了山林的神秘,又写出了山林的幽静,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扪参历井,吾已在高天。”尾联写诗人的观山之悟。诗人站在高高的山巅上,俯视着整个山间景色。“参”,指北斗星。“历”,通“历”字的意思,意思是“经历”、“经历”。“参历井”,意谓登上北斗七星。“吾”,我。这两句的意思是:手扪星辰北斗七星,经历井宿,我已经到达高空了。
这首诗通过记叙登山的过程,描写了丫柱山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