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节逢春欲破空,草堂斜挂翠梢风。
山僧一段萧疏意,食肉人休到此中。
【解析】
题墨竹
老节逢春欲破空,草堂斜挂翠梢风。
山僧一段萧疏意,食肉人休到此中。
“老节”,即高节,指竹子的高洁品格。“逢春”是说春天来临,万物复苏。“欲破”,有突破、冲破之意。“空”,这里指空虚。
“草堂斜挂翠梢风”,意思是说,在斜挂在野草中的竹林上,飘荡着一阵春风。“翠梢”形容竹叶的绿色,“风”则是指吹过竹林的声音。“斜挂”是说竹竿斜倚,与地面呈一定角度。“草堂”是指茅舍。“风”则是风吹来的声音。“翠梢风”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山僧一段萧疏意”,意思是说,这位住在山上的僧人,他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清高气质和淡泊名利的心态。“一段”是说明这种气质不是一时一地形成的,而是长期积累而成的。“萧疏”是形容僧人的生活简朴而高雅,“意”则是指他的思想感情。
“食肉人休到此中”,意思是说,那些只知道吃肉的人就不要到这里来了。“食肉人”指的是那些只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精神修养的人。“此中”是指这里。“休”则是指不要。“到此中”则是指不要来到这幽静的地方。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那些只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精神修养的人所持的鄙视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答案】
题墨竹
老节逢春欲破空
草堂斜挂翠梢风
山僧一段萧疏意
食肉人休到此中
赏析:
首联写景。诗的前一句写竹子在春风中迎着寒气挺立,似乎要冲破冻土层。后一句以“草堂”作比,写出了竹竿斜倚、与地面呈倾斜角度的样子,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颈联写僧。前一句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山僧高洁的品格,后一句则写出了山僧生活的清苦与超脱世俗,表现出山僧对尘世纷争的不屑一顾和对佛门清净的向往。尾联写自己。“食肉人”是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形象比喻,“休”是禁止的意思。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隐逸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