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凉夜风露零,联翩绮席开林坰。
秋华锦石客愁破,沙月水烟诗梦醒。
池面縠纹扶杖看,树头竽籁把杯听。
旷达何须论强健,从教荷锸似刘伶。

【注释】

倪原道:即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居士,江苏无锡人。元末明初画家、诗人、书法家,“元四家”之一。金粟冢:坟墓,指倪瓒的墓地。《太平寰宇记》载:无锡县有金粟山,山下葬有倪瓒墓。燕集图卷:指倪瓒的一幅《燕集图》,此画是倪瓒晚年的作品,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联翩:形容接连不断的样子。绮席:华丽的筵席。开:打开。林坰:山林郊野。秋华:指秋天的花木。锦石:美丽的石头。破:碎裂,破碎。沙月水烟:指晚霞和江面的雾气。诗梦:写诗时的境界。縠纹:波纹,波纹的纹理。扶杖看:扶着拐杖观看。桴籁:古乐器名,这里指风声。把杯听:端着酒杯聆听。旷达:豁达大度,不受拘束。何须:何必,用不着。荷锸:扛着铁锹,这里指担柴。刘伶:晋朝的名士,嗜酒如命,放荡不羁。

【赏析】

《题倪原道金粟冢燕集图卷》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在诗中赞美了倪瓒绘画技艺的高超,也表现了自己豁达开朗的性格和豪迈的生活情趣。

首句“北山凉夜风露零”,描绘了夜晚山中的清凉景色,为全诗定下了宁静清冷的基调。“联翩绮席开林坰”,描写画面上华丽而精美的宴席,仿佛是在郊外的树林中举行,展现了一种豪华而闲适的气氛。

“秋华锦石客愁破”,则转向了画中的另一景致,描绘了秋天花木凋零的美丽景象与游子心中的忧愁之情相交织的情景。这里的“锦石”既指美丽的石头,也暗指游子的心境,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之感。

第二句“沙月水烟诗梦醒”,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氛围,沙色的月光和朦胧的水汽弥漫,使得诗人仿佛从梦中醒来,回到了现实中。这里的“沙月水烟”既是指自然的景色,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象征。

第三句“池面縠纹扶杖看”,则转向了画面上的另一个场景,描绘了诗人扶着拐杖站在水面上观赏波纹的情景。这里的“池面”既指画面上的水池,也隐喻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人生百态的感慨。

最后一句“树头竽籁把杯听”,则再次将画面上的景象引入诗中,描绘了在树梢上听到的悠扬音乐声,仿佛是人们在饮酒作乐。这里的“竽籁”既是指古代的一种乐器,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倪瓒画作中所描绘的各种景象和情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豁达的人生态度。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象征手法,使整首诗更加富有诗意和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