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上看晴空,万里风烟入望中。
人物车书南北混,山川襟带古今同。
昆虫未蛰霜先陨,凤鸟不鸣江自东。
绿发刘伶缘醉死,往寻荒冢酹西风。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相关注释、白话译文以及作品赏析:
- 雨花台上看晴空,万里风烟入望中。
- 词语释义: 雨花台: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和历史纪念地,因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遗迹而闻名。此处指代南京的某个地点。晴空万里:形容天空晴朗,没有云彩,常用来比喻心情愉悦,视野开阔。风烟:指风吹过的景象,通常用于表达一种朦胧、飘渺的感觉。
- 诗句解析: 诗人站在雨花台上远眺,看到万里之外的景色都收入眼底,感受到自然的壮丽和历史的厚重。
- 注释: 这首诗是描述诗人在南京某地的一次游览经历。他站在高处,看到了辽阔的天空和远处的风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
- 白话译文: 诗人在南京的某个地方观赏天空的美景,远处的风景仿佛随风而来,给人一种宽广无垠的感觉。
- 人物车书南北混,山川襟带古今同。
- 词语释义: 人物:特指人类,泛指人。车书:泛指国家和民族。南北混:南北交融的意思。襟带:衣襟和腰带,比喻地理或文化上的联系。古今同:古代和现代相同或者相通的地方。
- 诗句解析: 描述了不同地域的人们生活在一起,文化和历史传统也相互交流和融合。
- 注释: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不同地域人们之间交流融合的看法,强调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 白话译文: 诗人观察到来自南北的人们和睦共处,他们的文化和传统相互影响和融合,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社会。
- 昆虫未蛰霜先陨,凤鸟不鸣江自东。
- 词语释义: 昆虫:指小动物。未蛰:没有蜇伤。霜前陨落:形容昆虫在霜降之前就已经死亡。凤鸟:凤凰一类的神鸟,象征着吉祥和高贵。不鸣:不发出声音。江自东:指河流从东方流来。
- 诗句解析: 描述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状态,尤其是昆虫在霜降之前就已经死亡,以及凤凰不发出声音,但它们的存在却为江流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 注释: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脆弱性和自然和谐美的深刻感受。
- 白话译文: 诗人观察到昆虫在霜降临之前就已经死去,而凤凰则在江边静静地存在,没有发出声音。
- 绿发刘伶缘醉死,往寻荒冢酹西风。
- 词语释义: 绿发:指年轻时候的头发是黑色的,这里可能是指刘伶。刘伶(约公元前216年—公元189年),字伯伦,西汉沛郡丰(今安徽省宿州市)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酒后失德,以纵酒著称。后因酗酒而死。荒冢:荒芜的坟墓。酹(lèi)西风:指向风中洒酒以示敬意或祭奠。
- 诗句解析: 刘伶因为过度饮酒而去世,诗人前往其故居寻找他的墓地,并在那里向他敬酒以表示哀悼和怀念。
- 注释: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名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逝者的缅怀。
- 白话译文: 诗人回忆起刘伶这位历史上著名的饮酒家的故事,并前往他的故居寻找他的坟墓,在那里他向逝去的生命敬献了自己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赵孟頫的《金陵雨花台遂至故人刘叔亮墓》是一首充满感慨和怀旧情感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赵孟頫卓越的文学才华,还能感受到他对历史和自然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