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驰逐燕齐郊,身骑骏马如腾蛟。
耳后生风鼻出火,大呼讨来飞鸣𩩉。
如今老大百忧集,拄杖徐行防喘急。
卷中见画眼为明,骥闻秋风双耳立。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诗中通过对比少年与老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感慨。
逐句释义:
- 兔:兔子。
- 少年驰逐燕齐郊:年轻时在燕齐(指齐国和燕国,这里泛指齐国一带)的郊外骑马驰骋。
- 身骑骏马如腾蛟:骑着骏马奔腾如龙腾飞。
- 耳后生风鼻出火:形容马匹奔跑时耳朵后的风声呼呼作响,鼻子喷出的热气像火焰一样。
- 大呼讨来飞鸣𩩉:大声呼喊着追逐而来,发出如同鸣𩩉(一种鸟叫声)一样的叫声。
- 如今老大百忧集:如今年纪大了,许多忧虑聚集在一起。
- 拄杖徐行防喘急:拄着手杖慢慢行走,以防呼吸急促。这里的“喘急”是指呼吸急促,可能是因为年纪大了或者身体有病。
- 卷中见画眼为明:从书里看到画中有明亮的眼神。
- 骥闻秋风双耳立:听到秋天的风吹过,仿佛看到千里马的耳朵竖立起来。这里的“骥”指的是千里马,而“双耳立”则是指耳朵竖起,形象地表达了对千里马的向往和赞美。
译文:
少年时期在燕齐郊外骑马疾驰,身姿矫健如蛟龙翻腾。
耳后生风鼻出火般呼啸,大声呼喊着追随着疾跑而来的马群。
如今我已年老体弱,步履蹒跚,拄着手杖慢步行走,以防呼吸急促。
书中看到的画中人眼中有神采飞扬,就像千里马听闻秋风而耳朵竖立。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少年”与“老人”形象的对比,生动地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和人生的无奈。诗中的“少年”象征着青春活力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而“老人”则代表着老年的疲惫和身体的衰老。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人生的不同阶段,也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生命无常的感慨。
首句“少年驰逐燕齐郊”,描绘了一幅年轻时在燕齐郊外骑马驰骋的场景,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热情。第二句“身骑骏马如腾蛟”,进一步描绘了骏马奔跑时的雄姿,展现了青春的力量和激情。第三句“耳后生风鼻出火,大呼讨来飞鸣𩩉”,则通过声音和动作的描述,展现了年轻人的热情和活力,让人感受到他们的朝气蓬勃。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青春的活力也逐渐消失。到了第五句“如今老大百忧集”,作者开始表达自己的担忧和不安。第七句“拄杖徐行防喘急”,则进一步描绘了老年人的生活状态,他们需要拄着手杖慢慢地行走,以防呼吸急促。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时间的流转,也反映了人生的变化和无常。
最后两句“卷中见画眼为明,骥闻秋风双耳立”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这两句诗分别引用了《诗经》中的“卷中见画眼为明”和《楚辞》中的“骥闻秋风双耳立”来表达对远方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这里的“眼为明”和“双耳立”分别指画中有明亮的眼睛和远行的千里马耳朵竖起,象征着美好的未来和对远方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少年和老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感慨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同时,诗中也展现了作者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自由的向往,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