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吹花落翠微,石林风露净秋衣。
若为结得云松屋,头白匡山不用归。
瀑布冲刷着落英,落在翠绿的山影中。石林风露洗净了衣襟。
如果能建下云松屋,何必白首回匡山?
瀑布吹花落翠微,石林风露净秋衣。
若为结得云松屋,头白匡山不用归。
瀑布冲刷着落英,落在翠绿的山影中。石林风露洗净了衣襟。
如果能建下云松屋,何必白首回匡山?
郑本忠是元代诗人,字不详,自号安分先生,生于约公元一三六八年前后。 郑本忠在元末明初的文坛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其诗歌作品不仅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通过他的作品,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政治变迁、文化发展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
【注释】 象山:在浙江绍兴市东南,有山有水。王叔载:人名。教谕:官名。象山海中居:指象山水居。象泉:即象山寺泉水。冽(lěi):凉、冷。妍丑:美好与丑陋。相望:指相距遥远。 【赏析】 《送王叔载》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写友人远行,诗人的深情厚意,以及朋友对诗人的深厚友谊,表现了作者对友人深厚的感情。首联“象山海中居,象泉何冽清”写诗人送别友人,并点出其居所和所居之泉。象山
诗句释义: 1. “迢迢明月夜,灏灏长风晨。” - 这两句描述了夜晚月亮高悬、长风吹拂的景象。"迢迢"意味着距离遥远,而"灏灏"则形容风势浩大。 2. “晤语一握手,四空阒无人。” - 诗人与王叔载教谕在交谈时,只有彼此的手握在了一起。四周空旷寂静,没有其他人。 3. “作者不并世,哀歌泪沾巾。” - 这表明诗人与王叔载不是同时代的人物,他们的交流可能带有怀旧之情。由于时代变迁,诗人不禁感慨落泪
注释: - 明州:指宁波,位于浙江省东部。 - 文献聚如积:指书籍、文献积累如山。 - 须臾见海桑:指转眼间就看到海边的桑树。 - 晨汉星历历:早晨的银河星辰清晰可见。 - 戾契徒自强:指追求功名利禄而盲目自大的行为。 - 脂韦竟何益:指用巧言美色来讨好别人却没有用处。 - 毋宁念本始:不如记住自己的根本。 - 述祖承典则:继承祖业并遵循法度。 - 邈哉彼高栖:形容他们高尚的品格。 -
江南第一山 城市祇园月满阑,远公说法透元关。 千层峰有芙蓉落,一座尘无菡萏闲。 忽到晚钟听里耳,欲过缑岭问仙颜。 论高不必须灵在,移得方壶在此间。 注解: 1. 江南第一山:指江南地区的最高山峰。 2. 城市祇园月满阑:祇园是佛教寺庙,位于南京城西,月满阑是祇园中的一座亭台。 3. 远公说法透元关:远公是指唐代高僧慧远,他在这里说法讲经,使人们领悟到了佛教的真谛。 4. 千层峰有芙蓉落
【解析】 此诗是写对月怀古之作。首句点明时间,“干戈”指战争,十年来,作者在战争中度过,如今又值中秋之夜,面对圆月自然感慨良多。“忍向樽前更浩歌”,是说在这和平安定的年代里,自己却要强抑心中的哀思,不能高唱战歌了。第二联紧承首联,进一步写自己的感慨。诗人想到:月亮又圆又大,可又逢到新节令,而自己却身在兵荒马乱之地,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呀!第三联由眼前的月夜联想到过去的开元盛世和进士科
湘竹龙歌 九疑云深隔烟渚,落日湘君泣秋雨。 湘君即舜帝,《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曰:“舜南巡至于洞庭之侧”,《风俗通》作“南巡至湘君山”。《水经注》:“湘君山在临湘县南,舜南巡至此崩,二妃从死。”唐张固《古剑画录》:“舜南游,葬于苍梧之野,二妃从焉。神去入海,溺死于湘江之中。其精为鵩,其鸣如箫,谓之湘君,所居之山亦谓之湘君山。” 湘君泣秋雨,形容湘君对舜帝的哀悼和怀念。 江边老竹馀泪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