崒嵂名山倚碧天,登临不觉入云烟。
蜀江东去练光净,衡岳南来黛色鲜。
幽涧千寻苍柳合,平田万顷翠云连。
凭虚立久忽长啸,回望神州一慨然。
《登黄山》
崒嵂名山倚碧天,登临不觉入云烟。
蜀江东去练光净,衡岳南来黛色鲜。
幽涧千寻苍柳合,平田万顷翠云连。
凭虚立久忽长啸,回望神州一慨然。
注释:
- 崒嵂名山倚碧天:形容黄山高耸入云,山峰巍峨,仿佛与天空相接。
- 登临不觉入云烟:形容站在高处,仿佛置身于云烟之中,难以分辨上下。
- 蜀江东去练光净:描写长江从西向东流过,水流清澈如同练带一般。
- 衡岳南来黛色鲜:描述衡山(即南岳衡山)的南面景色,山峰的颜色鲜艳如画。
- 幽涧千寻苍柳合:描绘深谷中生长着茂盛的苍劲柳树。
- 平田万顷翠云连:描述广阔的田野上,绿色的稻浪与连绵的白云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 凭虚立久忽长啸:形容在高处站立时,突然发出长啸的声音。
- 回望神州一慨然: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感慨之余又有所思考。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叹黄山之美的佳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黄山的壮丽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首句“崒嵂名山倚碧天”,以“崒嵂”形容峰峦之高峻,“倚碧天”则表现了山势之巍峨,给人一种震撼之感。次句“登临不觉入云烟”,进一步强调了黄山的神奇魅力,使人在登临之际不禁陶醉其中。第三句“蜀江东去练光净”,借长江之水比喻山景的清澈明亮,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接下来四句“幽涧千寻苍柳合,平田万顷翠云连”,则细腻地描绘了黄山的自然景观,既有山涧的幽静深远,也有稻田的辽阔宽广,两者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最后两句“凭虚立久忽长啸,回望神州一慨然”,则是诗人内心的抒发,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祖国河山的深深眷恋与自豪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