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井何曾念,溪山不肯忘。
百滩春水色,万壑古松香。
云影同归路,钟声出上方。
松萝最深处,闲坐阅流光。

送僧还松萝山

乡井何曾念,溪山不肯忘。

百滩春水色,万壑古松香。

云影同归路,钟声出上方。

松萝最深处,闲坐阅流光。

注释:

  • 乡井何曾念:指对家乡的思念,但并不放在心上。
  • 溪山不肯忘:表示对自然景色的留恋,不愿意忘记。
  • 百滩春水色:描述春天的河流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 万壑古松香:描绘了山中古老的松树散发着香气的情景。
  • 云影同归路:暗示着与僧人一同行走在归途上的身影,如同云彩的影子一样。
  • 钟声出上方:指的是寺庙里的钟声回荡在空旷的上方。
  • 松萝最深处:指在松萝山顶上的某个地方。
  • 闲坐阅流光:形容在山上悠闲地坐着,看着时光流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首句“乡井何曾念”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但又不将其视为重要的事情,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情感境界。第二句“溪山不肯忘”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山川的无限留恋,不愿将它们遗忘。接下来的四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第三句“百滩春水色”,描述了春天河水波光粼粼的美丽景象。第四句“万壑古松香”,则描绘了山中古老松树散发出的香气,营造出一种幽静、古朴的氛围。最后两句“云影同归路,钟声出上方”,则通过描绘云影和钟声,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最后一句“松萝最深处,闲坐阅流光”则以山中最高处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山间闲坐,欣赏时光流逝的景象,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情感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