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岗西畔翠藤遮,石径斑斑带藓花。
闲客敲门来看竹,山童扫叶为烹茶。
张琴松下风声细,读易梅边月影斜。
潘岳爱山曾入画,闻孙此日又移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下面逐句解读:

第1句:西岗西畔翠藤遮,石径斑斑带藓花。这里的“西岗西畔”指西边的山坡或河岸,而“翠藤遮”则描绘了茂盛的藤蔓覆盖的景象,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石径斑斑带藓花” 描述了蜿蜒曲折的石头小路,两旁长满了苔藓,这些苔藓在阳光照射下形成了斑驳的花纹,增加了自然美的气息。

第2句:闲客敲门来看竹,山童扫叶为烹茶。这两句通过描述人来人往的场景,展现了一个和谐宁静的生活画面。”闲客”指的是那些没有急事的人,他们在门前停下脚步,欣赏竹子的美丽,或者只是来喝喝茶。而“山童”则是负责打理这些植物的童子,他清扫着落叶,准备用来煮茶,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第3句:张琴松下风声细,读易梅边月影斜。这句诗通过对音乐和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静谧与平和。”张琴”是指弹琴的动作,而”松树”则代表了高远、清雅的气质。”风声细”形容风吹过树叶的声音轻柔细腻。”读易梅边月影斜” 描绘了一幅读书人在月光下,享受自然之美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第4句:潘岳爱山曾入画,闻孙此日又移家。最后一句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引用了历史上著名的文人画家潘岳以及诗人自己的故事。“潘岳”是古代的一位知名文学家和画家,以擅长描写山水著称。“闻孙此日又移家” 则表明诗人因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向往,选择离开喧嚣的城市,去到山林间定居,享受远离尘嚣的宁静生活。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隐居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追求。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画意,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的山林之中,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整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