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窗织,贫家女儿堪叹息。
隔墙惟听伊轧声,堕珥欲收应不得。
两日织成花锦段,尽输上官犹诫缓。
夫婿复来催上机,岂念身穿蓝缕衣。
君不见富家娘,不识蚕桑着绣裳。
当窗织
贫家女儿堪叹息
隔墙惟听伊轧声,堕珥欲收应不得。
两日织成花锦段,尽输上官犹诫缓。
夫婿复来催上机,岂念身穿蓝缕衣。
注释与赏析
诗句解析:
- “当窗织,贫家女儿堪叹息”:此句通过描述“富家女”的华丽生活和“贫家女”的辛勤劳作之间的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阶级差异。
- “隔墙惟听伊轧声,堕珥欲收应不得”:此处描绘了“贫家女”在家中纺织的场景,以及她试图回收自己掉落饰品却因为环境限制无法成功的痛苦经历。
- “两日织成花锦段,尽输上官犹诫缓”:表达了尽管“贫家女”努力工作,但最终成果被忽视的情况,突出了劳动与回报之间的巨大落差。
- “夫婿复来催上机,岂念身穿蓝缕衣”:反映了“贫家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双重压力,既要照顾家庭,又要应对丈夫的催促,体现了女性的无奈和辛酸。
诗歌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不同阶层女性生活状态的观察。诗中的“贫家女”象征着广大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而“富家女”则代表了社会的上层人士。通过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生活的描写,诗人王建揭露了当时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社会现实。
诗人简介:
王建(约公元767年-约公元835年),字仲初,号文昌,唐朝中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他出身寒微,一生历经坎坷,但始终坚持自己的文学理念,留下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王建的诗风直白而富有感情,善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