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发赤城山,暮抵寒岩宿。
飞瀑洒长松,清风动修竹。
人行古径苔,僧住悬崖屋。
寒松在何许,白鹤满苍麓。
【注释】
- 寒岩:即寒山,在浙江省天台县东北。
- 长松:高大的松树。
- 修竹:高高的竹子,这里指竹林。
- 古径:指山路。苔:青黑色的小石。
- 悬崖屋:指山崖上的茅屋。
- 白鹤满苍麓:指山上有成群的白鹤。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的首句“朝发赤城山”,说明诗人早晨离开赤城山出发;第二句“暮抵寒岩宿”,说明傍晚来到寒岩住宿。“朝”与“暮”,时间上前后相承,表现了诗人行程的迅速和行旅的劳顿。三、四句写山中景色。瀑布飞泻而下,水花冲洒在高大的松树上;清风拂过修长的竹子。这两句写出了山中瀑布和松竹的特点,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五、六句进一步写山中之景。“人行古径苔,僧住悬崖屋”,表明是一条古老的山间小路,路上长满了青苔;山崖上有一座僧人的草屋,表明这里是僧人栖身的地方。七八句写山中的白鹤。“寒松在何许,白鹤满苍麓”,表明寒松在什么地方?满山的白鹤又在哪里?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富有生活气息,体现了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摹的技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诗人在旅途中经过赤城山时,夜宿于寒岩。清晨起床后,他继续上路,傍晚抵达寒岩。在途中,他观赏到飞瀑、长松、修竹等美景,并在山间古道上行走,看到路旁生长着青苔,还有一顶僧人居住的茅屋。最后,诗人看到了一群白鹤在苍麓之上飞翔。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