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丹山何处看,清晖亭上一凭阑。
半空积翠三台近,万丈飞流五月寒。
仙女吹箫来洞口,山人采药出云端。
我身亦是邻峰鹤,来往相从总不还。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白水丹山何处看,清晖亭上一凭栏。”
  • “白水”可能指的是白色的河水或山脉的白色部分。
  • “丹山”意指红色的山峰或山的颜色如同丹砂(红土)。
  • “清晖亭”可能是观景的地方,“清”字可能指清澈、明亮,而“晖”字则暗示阳光。
  • “凭栏”即站在栏杆旁观赏。
  • 整句诗描述在清晖亭上远望,白水与丹山的景象。
  1. “半空积翠三台近,万丈飞流五月寒。”
  • “半空”可能指的是天空的一半或半空中。
  • “积翠”指积累的翠绿植被。
  • “三台”通常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三座高山,可能是地名或象征性的山峰。
  • “万丈飞流”形容瀑布如万丈高的水流直泻而下。
  • “五月寒”描绘了夏天的凉爽感。
  • 这句诗描绘出三台山下瀑布飞流的景象,给人一种清凉之感。
  1. “仙女吹箫来洞口,山人采药出云端。”
  • “仙女吹箫”可能是一种神话传说中仙女用箫吹奏的美妙音乐。
  • “洞口”可能是指一个入口或者通往山洞的地方。
  • “山人采药”指的是山中的隐士采集药材。
  • 这句话通过想象仙女和山人的情景,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1. “我身亦是邻峰鹤,来往相从总不还。”
  • “身亦是”表达了诗人自比为山中的一只鹤,强调自己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存。
  • “邻峰鹤”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与山峰之间的亲密关系。
  • “来往相从总不还”意味着无论诗人怎样来回走动,始终无法离开这美丽的山水之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留恋之情。
  • 整句诗以诗人的自我比喻结束,强调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及难以割舍的情感联系。

译文:

白水丹山何处看,清晖亭上一凭栏。
半空积翠三台近,万丈飞流五月寒。
仙女吹箫来洞口,山人采药出云端。
我身亦是邻峰鹤,来往相从总不还。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丹山白水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自然景观。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清晖亭”“三台”“飞流”“仙女”“山人”,以及“鹤”,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诗人将自己比作邻峰之鹤,表达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让人在领略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