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古之作者往往苦用心,岂惟杜预雅有春秋癖。
今人无复见古人,徒劳纸上赏遗墨。
鱼目滔滔久混珍,后来此鼓谁收拾。
燕之石,等圭璧,荆之璞,同瓦砾。
古风不返天茫茫,何如烂醉林皋卧苔石。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情感、手法和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本诗是一首古体诗,其内容上属于咏史抒情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被破坏的惋惜,对古人不珍惜历史遗迹的批评。全诗以议论为主,兼有叙事、抒情、描写等手法。

“呜呼”,感叹词,表示悲叹。“苦用心”,用尽心机。“杜预”,字元凯,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西晋名臣。

“雅有春秋癖”,意思是说杜预喜好钻研《春秋》经书。“春秋”,指《春秋左传》。

“今人”,指杜甫,这里泛指那些喜欢读史书的人。“无复见古人”,“古人”指历史上的名人贤士。《史记·孔子世家赞》中有“今之孔子……犹龙乎哉!”“徒法度之祖”一句。“徒劳”,徒劳无功,白白地。“纸上赏遗墨”,指只凭读书而不知实践。

“鱼目”,比喻不贵重的宝物。“滔滔”,流水声。“混珍”,混杂在一起的珍宝。“此鼓”,此石鼓。

“燕之石”,指燕山一带的石头。《诗经·小雅·北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毛传:“东山,燕山之阴也。”燕山,位于今北京西南。

“荆之璞”,荆山出产的宝玉。“等圭璧”,与圭璧一样。

“古风不返天茫茫”,意谓古人的精神风貌不会再现于世。“古风”,指古代的风俗习惯或风尚。“天茫茫”,指天空广阔无边,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何如烂醉林皋卧苔石”,意谓不如沉醉于林中,躺卧在石上的苔藓之上。“林皋”,林野,指山林间。“卧苔石”,躺在带有苔藓的石头上。“烂醉”,形容醉得非常厉害。“烂醉”,酒喝得十分畅快的样子,也形容思想处于迷乱状态中。

【答案】

呜呼古之作者往往苦用心,岂惟杜预雅有春秋癖。今人无复见古人,徒劳纸上赏遗墨。鱼目滔滔久混珍,后来此鼓谁收拾?燕之石,等圭壁,荆之璞,同瓦砾。古风不返天茫茫,何如烂醉林皋卧苔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