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篱下晚含香,不肯随时作淡妆。
自是太真酣宴罢,半偏云髻学轻狂。
舞衣初着紫罗裳,别擅风流作艳妆。
长夜傲霜悬槛畔,恍疑沉醉倚三郎。

【注释】

篱下:篱笆下面。晚含香:傍晚散发出阵阵芳香。作淡妆:化浓妆。自是:固然是。太真:杨贵妃的美称。酣宴罢:喝醉了酒之后。云髻:高高的发髻。学轻狂:学着举止轻浮、放荡不羁。紫罗裳:紫色的罗裙。三郎:唐玄宗李隆基,杨贵妃的宠信者。

【赏析】

这首诗写菊,以菊喻杨妃,托物言志,借菊之傲岸不群,来表现杨妃的娇美风姿及她那种“不肯随人后,独守一枝香”的性格。全诗语言质朴,意境幽远,耐人咀嚼。

首联先写秋菊在篱笆边盛开,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这菊花虽然不张扬,却自有一股清雅之气,仿佛是在告诉人们:它不随波逐流,不会随遇而安。这里的“不肯随时作淡妆”,既是对菊花性格的赞美,也是对杨妃的一种比喻。杨妃原本就是一位绝世佳人,如今更是醉心于花中之美,不愿再过平淡无奇的生活。

颔联进一步描绘杨妃的形象。她不再像往常一样,只是静静地坐在宫中等待皇上的召见,而是大胆地将头发盘成高高的发髻,学着轻佻放纵的样子。这种举动无疑是一种挑战,也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然而,这样的行为并没有让杨妃失去宠爱,反而更加受到唐玄宗的喜爱。

颈联则转向了菊花本身。在秋风中,菊花依旧保持着那份傲骨和清高,独自在篱笆下绽放。它的色彩斑斓,香气四溢,仿佛在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美丽与坚韧。同时,它也不忘提醒人们: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坚守自己的品质和信念。这正如杨妃那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一样,让人敬佩不已。

尾联则将视角拉回到现实之中。在漫长的长夜里,菊花依旧挺立在寒冷的环境中,仿佛是在向世人诉说着自己的坚韧和不屈。这种姿态让人联想到杨妃在唐玄宗身边的日子,仿佛是在暗示着她曾经经历过的一切。而最后一句“恍疑沉醉倚三郎”,则巧妙地将菊花与杨妃联系起来,仿佛是在说杨妃也曾在某个时刻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那份独特的快乐与自由。

这首诗通过咏菊这一主题,巧妙地将杨妃的形象融入其中,展现出了她那娇美动人的风姿以及她所具备的独特气质。同时,诗人也借由菊花之傲岸不群的特性,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态度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