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白玉钩,挂向柳梢头。
镜缺姮娥恨,眉颦越女羞。
生光从此夜,满魄待中秋。
但愿团圆夕,相看入凤楼。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卢照邻,他以描写自然景物著称。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月色,表达了人们对团圆的渴望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下面是对每句诗的解释:

八月四日夜月 —— 这是第一句,描述了中秋节的夜晚月亮的景象。
谁将白玉钩,挂向柳梢头。 —— 这是第二句,用“白玉钩”形容月亮的形状,挂在柳梢上,形象生动。
镜缺姮娥恨,眉颦越女羞。 —— 这是第三句,用嫦娥的形象来比喻月亮,嫦娥因为失去神珠而感到遗憾,越女因为眉毛下垂而感到羞愧。
生光从此夜,满魄待中秋。 —— 这是第四句,表示月亮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夜晚,满月在中秋时分最为明亮。
但愿团圆夕,相看入凤楼。 —— 这是最后一句,希望在中秋这个团圆的时刻,能一起观赏美丽的月光进入凤凰楼。

赏析: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写中秋之夜的月亮,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同时,诗人通过对月亮、嫦娥、越女等意象的巧妙运用,使诗歌富有诗意和艺术魅力。整首诗给人一种宁静、美好的感觉,让人仿佛置身于中秋的夜晚,感受那份团圆的喜悦和美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