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主垂衣御九重,群贤汇进万方同。
文明启运天垂象,豪杰乘时气吐虹。
柳汁染衣新样绿,花枝映面醉颜红。
当年我亦曾遭际,涂抹于今避下风。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对当时流行的“涂改”现象的嘲讽。全篇共四句:第一句写圣主垂衣御九重,群贤汇进万方同;第二句写文明启运天垂象,豪杰乘时气吐虹;第三句写柳汁染衣新样绿,花枝映面醉颜红;第四句写当年我亦曾遭际,涂抹于今避下风。前两句是对当时政治清明、人才济济的盛世的赞美,后两句则是作者对这种社会风气的讽刺。在封建社会里,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由于科举考试内容和形式的局限,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不能脱颖而出,而靠投机钻营、走门子、拉关系等手段混入仕途的庸才却屡试不第,一旦中了举人就趾高气扬,自视甚高,而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则往往被埋没。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现象而作。
首联“圣主垂衣御九重”,是说圣明的君主把治理国家的大权交给了皇帝自己处理,皇帝本人则专心于修身养性,以身垂范,从而使得整个国家的政治清明、安定繁荣。这一句中的“垂衣”一词,出自《周易》中的一句话:“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意思是说皇帝应当像圣贤一样,坐镇朝廷,垂衣拱手(不亲自过问政事),听政任人,而将国家的大权交给贤能之士来执掌。这里用“垂衣”一词,既形容了皇帝当政无为的风范,也为下文的“万方同”作了铺垫。这里的“万方同”,是指天下一统、百业兴旺。
颔联“文明启运天垂象,豪杰乘时气吐虹”是说文明开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天意要显露出它的征兆,那些豪杰英雄们正趁着这个时机施展抱负,奋发有为。这二句是对前面“圣主垂衣御九重”一句的具体解释。诗人通过对时代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态度。他希望统治者能够励精图治,开创一个和平、繁荣、强盛的时代。
颈联“柳汁染衣新样绿,花枝映面醉颜红”是说那些依靠裙带关系而得官的人,身穿新衣却颜色斑驳,脸上带着醉态。这里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这些人的丑态和虚伪。
尾联“当年我亦曾遭际,涂抹于今避下风”是说当年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遭遇。现在虽然不再需要涂抹,但我还是避开这种风气。这一句既表明了自己的无奈,又透露出了对现实的不满。
整首诗通过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风气的愤慨和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