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村古路人烟少,零落邮亭屋数椽。
野渡冰生寒雪后,遥山鸟没夕阳边。
思家怅望频回首,信马徐行懒着鞭。
归计不知何日定,眼前风景又残年。

【解析】

本诗是诗人在归乡途中所见所感之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1. 诗词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春天离开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乘船经过淮水北岸,到达楚州(治所在今江苏淮安市)时所作。

  1. 重点字词:
    ①“余吾道中”: 余、吾:代词,指我;道:道路;中: 中途。
    ②“荒村”、“古路”、“少烟”、“邮亭”、“零落”:描写了旅途中的荒凉和孤寂。
    ③“野渡”、“生寒”、“雪后”、“遥山”、“鸟没夕阳边”:描绘了旅途中的寒冷和萧瑟。
    ④“思家”、“怅望”、“频频回首”、“信马徐行”、“懒着鞭”: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
    ⑤“归计不知何日定”,“残年”: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

  2. 诗句翻译:
    ①我行走在归途上,看到一片荒凉的村庄和古老的小路上,行人稀少,连几间破败的茅屋也没有。
    ②渡过小河,天气寒冷,冰封的水面下仿佛藏着冬天的白雪。远处,群山连绵,鸟儿在夕阳落下的地方消失了。
    ③我常常想起家乡,心中充满了惆怅,不断地回头看。我骑在马上,悠闲地走着,懒得系住缰绳。
    ④我的归家计划何时才能确定呢?眼前的景象如此美好却又如此短暂,让人感到惋惜不已。

  3.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写旅途见闻,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光飞逝的感慨。语言平实而含蓄,情感真挚而深沉。

  • 首句“余吾道中”,以一个问句开头,直接表达了作者在路上的状态,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 第二句“荒村古路少烟”,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沿途荒凉的场景,突出了旅途的艰辛与孤独。
  • “零落邮亭屋数椽”,通过对比强调了旅途的凄凉和无助。
  • “遥山乌没夕阳边”,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分的景象,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韵味。
  • 末句“归计不知何日定,眼前风景又残年”,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遗憾。

这首诗通过生动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