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满百,常为千岁计。
图利与求名,昂昂争意气。
昼营夜复思,顾恐力弗至。
一旦寿命终,万事皆委弃。
卓哉陶靖节,不为世故累。
解印归柴桑,清风满天地。
樽中幸有酒,自酌还自醉。
借问寰中人,谁能会此意。

【注】:

人生不满百,常为千岁计。 —— “人生不满百”意指人一生短暂如白驹过隙,“常为千岁计”则是指人们常为长久而费尽心机。

图利与求名,昂昂争意气。 —— “图利”、“求名”是人的欲望,“昂昂争意气”则是指人们为了这些欲望而争强好胜、意气风发。

昼营夜复思,顾恐力弗至。 —— “昼营夜复思”表示白天忙碌筹划,晚上仍然不断思考,“顾恐力弗至”则是说担心自己的努力无法达到预期的结果。

一旦寿命终,万事皆委弃。 —— “一旦寿命终”表示生命的无常,“万事皆委弃”则是说当生命结束时,所有的事物都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卓哉陶靖节,不为世故累。 —— “卓哉陶靖节”赞美陶渊明的高尚品质,“不为世故累”则是说陶渊明不受世俗观念的影响,保持了清高的品质。

解印归柴桑,清风满天地。 —— “解印归柴桑”表示辞去官职回归故乡,“清风满天地”则是指陶渊明在归隐后依然保持着清新脱俗的气质。

樽中幸有酒,自酌还自醉。 —— “樽中幸有酒”表示虽然身处逆境但还有酒可以慰藉自己,“自酌还自醉”则是说陶渊明独自饮酒却能陶醉其中。

借问寰中人,谁能会此意。 —— “借问寰中人”表示向身边的人询问是否有人能理解陶渊明的心境,”谁能会此意”则是问谁能理解陶渊明的高洁志趣和不随波逐流的品格。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诗中通过对比陶渊明的人生选择和世俗观念,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高尚品质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中的“清风满天地”等意象也体现了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和超然物外的心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陶渊明的人生哲学和高尚品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